ID: 23420606

第21课 活动课 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共28张PPT+音频)

日期:2025-09-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385616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起源,音频,PPT+,28张,课件,21课
  • cover
(课件网) 歌曲鉴赏:《中国人》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 藏了多少梦 黄色的脸 黑色的眼 不变是笑容 八千里山川河岳 像是一首歌 不论你来自何方 将去向何处 一样的泪一样的痛 曾经的苦难 我们留在心中 一样的血一样的种 未来还有梦 我们一起开拓 手牵着手 不分你我 昂首向前走 让世界知道 我们都是中国人 第 课 21 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起源 考古现场,持证进入! (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考古学、历史学为基础,广泛采用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它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历史进程,将“中华文明五千年”从传说论证为可信的历史,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考古工作者岗前培训 (二)文明的含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社开始分工和分化,出现阶级、王权和国家。 西方标准: 文字、冶金术、城市 中国标准: 私有制、阶级、国家 3300年 5000年 (三)文明社会的标志 一、考古工作者岗前培训 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呢? 1.固定的地域 2.固定的居住 3.大量的人口 4.高低阶级 5.统一信仰 6.需要维持秩序 大汶口遗址(距今年5900-4400年、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 所选史料名称 我看到了什么 (事物现象) 说明了什么 (推导过程) 证明了什么 (结论) 私有制 阶级 大汶口大中小型墓葬坑 1.私有制发展成熟。 2.说明当时社会贫富分化非常明显,阶级差距大。 1.有大中小型的墓坑。 2.大型墓葬坑里陪葬品数量非常多且集中,陪葬的物件大,样式丰富,还有合葬。中型墓葬虽然多,但是仅为一棺,陪葬物品小且少。小型墓葬规模小,甚至没有葬具,没有陪葬品。 一、考古工作者岗前培训 二、正式上岗,走进考古现场 持证上岗! 我考古,我光荣! 我为中国探源头! 小组活动: 1.方法指引:①我们看到了什么? ②我们觉得这些说明了什么? ③我们认为这证明了什么的存在? 2.要求: 小组长统筹组员开展讨论,并做好分工,确定记 录人员和汇报人员。 研究内容 小组名称 所选图片 我们看到了什么 (事物现象) 说明了什么 (推导过程) 证明了什么 (结论) 私有制 阶级 国家 二、正式上岗,走进考古现场 考古成果汇报展示会 二、正式上岗,走进考古现场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8 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浙江余杭) 图1:良渚古城分区平面图 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浙江余杭) 图2:良渚古城航拍图 图3:良渚古城宫殿高台 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浙江余杭) 图4:良渚古城城墙 图5:良渚古城建筑高台所用木头 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浙江余杭) 图6:卞家山遗址出土木桨 图7:良渚古城宫殿模拟复原图 图8: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示意图 内城面积相当于4个故宫 挡北面的山洪 拦截高山洪水、泄洪 拦截山口水流 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浙江余杭) 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浙江余杭) 图9:良渚先民的生产工具 图10:良渚古城区域中心和村落分布图 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浙江余杭) 图11:碳化的稻米 图12:洪水淤积层下稻田区的发掘现场,经测算约有20 万公斤 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浙江余杭) 图13:良渚古城遗址中的不同墓葬规格的随葬品 (注:瑶山【地名】、M【墓】、7【第7号墓】) 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浙江余杭) 图14:良渚古城遗址墓葬随葬品 图15: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琮 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浙江余杭) 图16:良渚出土文物上的微雕工艺 图17: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