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23658

4.1 陆地与海洋 第一课时 教案 学案 素材

日期:2025-10-0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视频 查看:42次 大小:122568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陆地,海洋,第一,课时,教案,学案
    课例名称:4.1《陆地与海洋———跟随麦哲伦船队,探秘陆地与海洋》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1.单元教学目标: 学习本单元之后,学生能够从地球表层的视角,认识全球自然地理环境,具体包括全球陆地和海洋、天气和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提高学生分析全球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全球观念;能够从全球尺度上简要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地理特征、随时间变化的特点,能够整体、系统、动态地把握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能够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简要说明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能够在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实践活动中,表现出和极的态度和一定的技能,较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2.单元重难点: (1)了解世界海洋和陆地主要地形的形态、特点和分布情况; (2)说明海陆的运动变化和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并说明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归纳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与变化特点; (5)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并说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单元课时安排: (1)4.1《陆地与海洋》3节课 (2)4.2《天气与气候》5节课 4.单元内容结构: 课时教学设计理念 “陆地与海洋”这一节课,通过跟随麦哲伦船队,探秘陆地与海洋的教学情境,设计了7个探究活动,从发现海陆谁更大—经过哪些大陆、半岛-环绕那些大洲-经过哪些大洋结束,环环相扣。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重要的大洲分界线知识融入在情境中让学生观察地图,思考地图,最终增强区域认知能力,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 课时教学内容分析(含教材分析) “陆地与海洋”是认识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第一节内容,具体包括海陆分布、海陆地形、海陆变迁、海洋与人类活动等内容。陆地与海洋是地球表层最大尺度的自然地理分异,本节内容从地理分布一地理特征一地理过程一地理联系一人地关系的逻辑来组织教材,在教学设计上强调对学生读图、用图、绘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整体的、系统的、动态的观点来认识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默况。 课时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对地理学科充满好奇。他们在小学科学中对地球有一定的初步认识,但对于具体的陆地与海洋知识还比较模糊。这个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较弱,需要借助直观的图像和实例来帮助理解。 课时教学目标(需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1.区域认知: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重要的大洲分界线,形成对全球海陆分布格局的总体认知,增强区域认知能力。 2.综合思维:引导学生分析海陆分布对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人地协调观: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海洋的关系,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培养人地协调观。 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 海陆分布特点。 2.教学难点 - 利用地图分析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 - 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课时教学资源(含教学媒体、工具、素材等) 多媒体课件、视频、大洲大洋磁吸贴 课时教学过程(应包括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组织形式等内容) 教学步骤教学活动组织形式设计意图情境导入通过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扩宽丝绸之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贡献突出到最后的麦哲伦环球航行,实现人类第一次拥抱地球导入,让学生跟着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探秘陆地与海洋。 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这一史实。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新课讲授识海陆分布 自主探究1:展示麦哲伦船队航行路线图,让学生思考麦哲伦船队航行时发现海陆的分布情况,了解海陆分布比例是多少? 归纳: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