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25784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8125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4课,海峡,岸的,交往,教案
  • cover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时间轴和历史地图,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和日益密切的交往情况。(时空观念) 2.通过史料,认识“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意义;了解“九二共识”及其意义;分析影响海峡两岸发展的因素。(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从而增强学生对祖国统一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对,表达了诗人渴盼回归祖国怀抱的情感。但是此时两岸的人民却不能自由往来,处于隔绝、分离的状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乡之深愁 情景一 1949年,大陆的解放,140万人从大陆涌向了台湾,从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场分别。贾老就是其中的一员,当他和成千上万惊慌失措的人随军一起被带到海峡对岸那块陌生的土地上时,家中的孩子才不过三岁。 独在异乡为异客,贾老在台湾的日子并不好过。作为一个“外省人”,且不说谋生的艰难,内心最难熬的还是那份孤独的思念和绝望的等待。由于海峡两岸一直处于对峙状态,回家简直是天方夜潭。思念亲爱的妻子,思念唯一的骨肉,思念远方的亲人。在此期间,贾老通过朋友多方打听想方设法与家人取得联系,但是又一次次失败,为了给家人寄钱被骗过,一次次通过秘密捎去书信,但也石沉大海,想家的苦如蚀骨的虫,日日夜夜侵蚀着贾老的心。贾老和战友们经常三三两两聚集在海边,望着海峡的那头,喝得酩酊大醉  二、乡愁何来 教师:贾老的乡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台湾与大陆分离的现状? 学生: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海峡两岸自此分离 (过渡)当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守台湾后,海峡两岸的相互政策又是怎样的呢。 1.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台政策 史料1如图 史料2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 时间 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 武装解放 20世纪50年代中期 和平解放,“和为上计” 2.台湾对大陆的政策 史料1 《反攻复国歌》:“反攻,反攻,反攻大陆去,反攻,反攻,反攻大陆去!大陆是我们的国土,大陆是我们的乡亲。我们的国土,我们的乡亲。不能让俄寇欺侮,不能让血肉屈辱。我们要反攻回去,我们要反攻回去,把大陆收复,把大陆收复 史料2 1958年8月23日,两岸军队在福建的厦门和金门国前线,发生了大规模炮击事件。该事件被军史学家称为823炮战。这也是解放战争结束以后,双方军队的最大规模交火。从1958年秋冬一直延续到1979年元旦,整整打了20年。 史料3 台湾当局提出“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设问:为什么大陆和台湾都要实现两岸统一呢? 学生:因为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 夏商时期 属于九州中的扬州 三国时期 吴国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 元朝时期 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 明末清朝初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康熙年间 清政府在台湾设台湾府 《马关条约》签订后 台湾被日本占领 抗日战争胜利后 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过渡)正是两岸对立的政策使得贾老的愿望迟迟难以实现,但随着历史的发展,终于有了转机  三、乡愁初融 情景二 海峡的那头有他的妻儿。贾老在台湾一直未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