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32069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 动物趣味--------《克、千克的认识》 青岛版

日期:2025-11-2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242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物,趣味
  • cover
六 动物趣味--《克、千克的认识》 【教材分析】 青岛版教材中,本节内容是安排在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质量知识的开始,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本教材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编写旨在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由于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克,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中设计了多个动手操作、体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教材情景图呈现的是同学们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的情境。借助集中动物质量的信息,认识克、千克。教材的设计意图:一是通过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是将克、千克质量单位贯穿其中,形成强烈对比,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学情分析】 《克、千克的认识》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是质量单位的起始课,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的建立非常困难, 它和长度 单位不同,看不清摸不着,全凭 感知,难以表达。虽然 “克和千克的认识”是质量单位的起始课,但是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知识并不是一无所 知的。为了更加准确 的确立教学目标, 除了对教材进行精心解读,还在没有任何 提示下,我们在课前对2年级2班44位学生进行了约10分钟的调查,调查内容为:1、你在哪里见过或听过克、千克?2、1克有多重?能举例说明吗?3、1 千克有多重?能举例说明吗?从调查问卷反馈看,98%的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是有生活基础的,80%的学生在平时买东西 时听过或者 见过,20%的学生在零食 的包装袋上见到过,甚至有8%的学生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1、学生对1克和1千克的生活经验不足,体验不够。比如:有的学生说1根火腿肠中1千克,或者 有的认为1个苹果 重1克。这些充分反映出了学生对“克、千克”的了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2、学生不能像“长度单位”那样,找不到具体的参照物。基于此,我认为课堂中引领学生大量体验,积累活动经验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感受1千克和1克的质量是本节课的重点以及难点。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了解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培养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和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猜一猜 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个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 看仔细了,我们先揭晓第一个(出示棉花糖),再来揭晓 第二个(出示铁棒) (二)掂一掂,感知轻重。 1.这两件物品会引起我们怎样的数学思考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这一大包棉花和铁块,谁更重?你怎么想的?预设:铁重,因为铁是金属。棉花很软棉花重,因为棉花多一样重的 2.有的同学猜是棉花 重,有的猜铁块 重, 还有的同学猜两个一样重,究竟哪一种猜测正确呢?有什么办法验证一下? 3.请你来掂一下,你认为谁更重?还有哪位同学也想上来掂一掂? 4.到底谁更重?还有没有其他的验证方法?预设:用秤称一下 (三)称一称 1、称就要用到秤,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秤? 称什么 的?( 学生交流) 2、(出示秤)这么多的秤,选择哪个来秤这两件物品呢?生交流 3、我们用台秤来称一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桌上的盘秤,你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预设: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