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33780

21 古诗三首 《凉州词》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191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古诗,三首,凉州词,教学设计
  • cover
《凉州词》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凉州词》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和《出塞》《夏日绝句》组成了围绕“爱国、责任”的主题单元。这首诗讲的是唐朝边塞军营的故事,通过“酒”“琵琶”“沙场”这些具体事物,写出了将士们在战场上“醉卧沙场笑对生死”的豪迈与悲壮,很适合让四年级学生初步了解古代边塞诗里战士对生命和战争的态度。 诗里有不少有意思的对比写法,比如“欲饮琵琶马上催”,一边是将士举杯的悠闲,一边是琵琶声催征的急促,“慢与快”的对比很有张力;“古来征战几人回”用问句透出战争的残酷,却和“醉卧沙场君莫笑”的豪迈形成对照,藏着将士们的复杂心情。这些句子表面写的是军营宴饮的热闹,往深了读能感觉到他们对战争的无奈,而最让人触动的是那份“明知危险仍愿为国拼搏”的勇敢。 另外,诗里“葡萄美酒”“夜光杯”这些来自西域的事物,能让学生知道唐朝时中原和西域交流很多,对比王之涣《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苍凉,还能发现古代边塞诗的情感其实多种多样。 二、教学目标 1.字词学习:认识并会写“词、催、醉、葡、萄”5个生字,特别注意“醉”的右半部分是“卒”,别和“碎”弄混;能用组词的方式区分“催”(比如“催促”)和“摧”(比如“摧毁”)。 2.理解诗句:能找出“欲饮琵琶马上催”里“琵琶声急”和“举杯慢”的对比,说说这种写法让你感受到什么;试着仿写“____美酒____杯,____琵琶____催”,比如“桂花美酒青瓷杯,声声琵琶马上催”。 3.体会情感:通过“举杯—想喝—被催促—笑谈生死”这些动作,说说将士们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聊一聊如果自己是当时的将士,会像诗里那样“醉卧沙场”还是想回家,结合简单的唐代军法小知识(比如逃兵会受惩罚)说说理由。 4.拓展感知:对比着读一读“醉卧沙场君莫笑”和“醉里挑灯看剑”,感觉一下两句诗的心情有什么不一样;知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是从西域传来的,简单说说古代边塞将士和现在边防战士生活的不同。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里“快和慢”“难过和豪迈”的对比,感受将士们既怕战争又勇敢面对的心情。 难点:结合简单的历史小知识,明白将士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试着体会他们对国家的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主题引入,从“器物”到“情境”的锚定 1.预习反馈与问题聚焦 实物导入: ·展示夜光杯(图片)和琵琶(模型),提问:“知道这两件物品在唐代边塞有什么用吗?”(预设:喝酒、演奏)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关键词(如“唐朝”“战争”“喝酒”)。 问题提炼: ·出示预学单高频问题:“将士们明知可能战死,为什么还喝得那么尽兴?” ·教师回应:“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这首诗,走进盛唐军人的内心世界。” 2.单元主题激活 跨学科联结: ·齐读单元导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引导学生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生命与责任”章节,讨论:“如果你是戍边将士,出征前最想做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写信、喝酒、告别家人)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凉州词》,感受盛唐军人的选择。” 环节二:多维度解码,从“文字”到“情感”的深挖 1.矛盾修辞探究 实验法: ·感官体验:播放急促的琵琶声(30秒),同时展示慢动作举杯图片,提问:“听到急促的声音,看到缓慢的动作,你感受到什么?”(预设:紧张中的从容)。 ·学生分组讨论:“如果只有琵琶声,没有举杯动作,会怎样?”(预设回答:“显得慌乱”) ·教师总结:“这种‘急与缓'的矛盾,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史料对照: ·史料印证:出示《唐代军营宴饮图》,观察“将士举杯时琵琶手站立待命”的细节,明确“琵琶声是‘催出发’的信号”,因此“欲饮”(想喝)与“马上催”(立刻走)形成真实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