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43597

3. 杜甫诗五首 课件 (7)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6190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杜甫,五首,课件
  • cover
课件31张PPT。千秋诗圣 杜甫杜甫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青年时代漫游各地。后入长安,困顿十载。安史乱起,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任左拾遗。被贬后投严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晚年漂泊于蜀、湘一带,穷困潦倒,于770年冬死于赴岳州舟中。杜甫的诗歌创作   杜甫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杜甫的诗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提供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故称“诗史”。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与李白合称“李杜”。月 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在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月 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独自看着月亮(在怀念我)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还不晓得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妇女的鬓发 月光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倚窗望月 1、妻子有儿女在身旁,为什么还说她“独看”呢? 2、“小儿女”“未解”的是什么? 3、颈联写景有什么作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尾联诗人由眼前望月场景,提出了怎样的希望? 月 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还不晓得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妇女的鬓发 月光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倚窗望月 1、妻子有儿女在身旁,为什么还说她“独看”呢? 2、“小儿女”“未解”的是什么? 3、颈联写景有什么作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尾联诗人由眼前望月场景,提出了怎样的希望?1、儿女太小不懂得思念在长安的父亲 2、儿女们不理解望月思亲的母亲因为儿女“未解忆长安”1、想象妻子望月之久 2、表达对妻子的怜爱、体贴1、希望尽快结束这种两地思念 的痛苦生活, 2、表达诗人对战乱局势的厌恶 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本诗的主旨诗眼:独看 、 双照1、 “独看”从对面着想,虽只写妻子的“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但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蕴含其中,表达对家中亲人的思念之情; 2、“双照”兼有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并把希望寄于不知何时的“将来”,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两个诗眼对全诗主题表达起了关键作用。哀江头写作背景   756年(唐肃宗至德元年)秋天,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不巧,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第二年春天,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哀江头》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 哀江头 杜 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