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36417

20《青山不老》课件

日期:2025-09-3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268141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青山不老,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青山不老 晋西北:即山西省西北部,与内蒙古、陕北风沙区相毗邻,自然条件恶劣。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而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 现在 过去 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 绿意盎然的青山 走进作者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主要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自学要求: 我会读 波光粼粼 肆虐 盘踞 淤泥 劲挺 荡漾 铁锹 记载 拐杖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不紧不慢 如臂如股 nüè jù yū jìn yàng qiāo zǎi zhàng lín 多音字 juǎn 卷曲 juàn 试卷 小明把试卷( )卷( )起来,放进了书包里。 卷 _____ _____ ( ) ( ) juàn juǎn 理解词语 人物 老人 年龄 81岁 外貌特征 瘦小、手端一杆旱烟袋、拄着拐杖 生活地区 中国晋西北地区 主要事迹 在中国晋西北植树造林、资助村民 填写信息表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为了守住那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 给课文划分段,简要地落概括段落大意。 默读阅读提示,明确第一条学习要求: 探究学习 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探究学习一:默读课文说说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重点读课文第 自然段? 1、4、5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句话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漫山遍野、绿树成林的优美画面,也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说明了老人植树的时间长,数量多,对这里的贡献大。 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树的顽强,写出了树木在防洪护土方面的巨大作用。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树林还改变了山的形状,绿化、美化、保护了山坡。 探究学习二:老人在什么条件下创造了这幅美丽的画卷?重点读哪几个自然段? 读第2、3自然段,说说山沟的大环境,老人家里的小环境有什么特点?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历史记载,再次写出了这里自然条件的恶劣。 地理环境描写,写出了这里自然条件的恶劣。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对 比 采用对比的手法,把老人的瘦小和绿洲的广阔加以对比,更加突出这一个奇迹的伟大和老人的可敬。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这里写出了老人的孤单、生活条件的艰苦及生活的单调。 本自然段的关键句 1.独自一个人生活 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3.五位同伴离世 4.老伴静静过世 5.女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