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40673

【新课预习衔接】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1沪科版(2020)

日期:2025-11-20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2802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解析,科版,必修,选择性,生物,学期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研究表明,持续过量摄入蛋白会导致肾脏受损,无法将血液中尿酸等指标降低到正常范围,从而出现高尿酸血症,严重时可导致痛风。如图为食物中氮的代谢简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酸、尿酸和乳清酸、肌酐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氨基酸转变成α﹣酮酸和含氮部分的场所在组织液 C.尿酸含量过高时会导致痛风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结果 D.尿酸主要由嘌呤核苷酸代谢产生,嘌呤核苷酸还可由核酸代谢得到 2.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来自晶体渗透压 B.与组织液相比,血浆的胶体渗透压更高 C.肾小球肾炎导致人体血浆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 D.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3.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媒介”相对稳定状态与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等的功能有联系 B.该“媒介”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人体的代谢活动就会出现障碍 C.该“媒介”中含有多种酶,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尿素、呼吸酶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4.“酸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其一,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维持健康;其二,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下列关于人体酸碱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环境的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剧烈变化 B.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它含有、H2等离子有关 C.无氧呼吸时,丙酮酸在内环境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略有降低 D.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内环境酸碱平衡的基础 5.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是几种参与物质交换的器官,①、②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器官B主要是胃,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 B.器官C是肾,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原尿中某些物质的重吸收 C.器官D是皮肤,D可表示皮肤汗腺对废物的排泄作用 D.该图可反映出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6.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由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构成,毛细淋巴管盲端的内皮细胞像鱼鳞一样相互覆盖,形成只向管内开放的单向活动瓣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管管壁通透性较大便于其回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 B.淋巴管内的单向瓣膜保证了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不再倒流 C.淋巴管壁细胞只能通过淋巴液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淋巴细胞发生癌变后引起淋巴管堵塞可能引发组织水肿 7.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过程(  )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④性激素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甲状腺激素运输至垂体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8.“巴蜀同乡音,成渝一条心。”2023年夏季重庆多区县接连发生森林火灾,四川省在第一时间伸出了援助之手,参与到极端高温干热天气下的抢险救灾行动。下列关于人在酷暑和火场环境中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K+ B.长时间高强度作业,肌肉细胞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会引起pH明显下降 C.人体具有体温调节的能力,因此在高温环境中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