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42341

【议题式教学】2.1“逻辑”的多种含义(课件+教案)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日期:2025-10-2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40478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逻辑与思维,必修,选择性,政治,高中,统编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教学设计 章节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课题 2.1 “逻辑”的多种含义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课时“逻辑”的多种含义对于把握逻辑要义具有基础性作用,同时,第二课时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进一步理清思维的含义和形态具有巩固作用,对于科学思维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学生联系实际,感受科学精神,正确理解逻辑、形式逻辑相关知识。自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思维创新。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授的对象是高二的学生,高二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第一课关于思维的一些了解,所以在学习第二课第一框的时候不至于很懵懂。并且这一阶段的学生归纳推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能够较快上手。但是学生可能对“逻辑”的应用还不够熟悉。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概念进行联系和对比,帮助他们构建起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学习目标: 1.明确“逻辑”的不同用法; 2.理解广义逻辑学与狭义逻辑学; 3.学会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正确认识逻辑的基本含义,明确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 科学精神:通过联系实际,感受科学精神,正确理解逻辑、形式逻辑相关知识。 公共参与:自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思维创新。 五、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逻辑”是四种主要含义,把握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区分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逻辑”不同用法之间的关系。 六、议学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导入语:特朗普在竞选时喊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制造业回流成为关键策略。他坚信,通过一系列政策促使制造业回归,能重振美国经济。上台后,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加征关税,试图逼企业回美国设厂。其中,中美贸易战尤为瞩目,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中国也强硬回击。美国关税调整、贸易规则制定等举措背后,有着怎样的 “逻辑” 呢?这里的 “逻辑” 是指规律,还是思维方法,亦或是逻辑规律与规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逻辑的多种含义” ,透过中美贸易相关现象来探寻答案 议学活动1:议题一:从电池关税看美逻辑 教师活动1: 1.播放《美国电池关税相关内容》的相关视频,创设议学情景。 2.展示议学材料,,创设议学情景。 在过去短短10天内,美国关税政策经历了空前的混乱。政策的频繁反转导致同一类商品在进入美国时面临的关税税率不断发生变化:4月3日以来,美国对进口手机征收的平均关税税率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最新一次关税税率调整后,美国学者以进口电池为例,指出目前美国关税政策之荒谬:中国产电池直接出口到美国,需要被征收145%的关税;中国产电池安装在中国产笔记本电脑里出口到美国,面临20%的关税;中国产电池如果安装在越南产笔记本电脑里输美则无需缴纳关税。 展示议学问题:请你结合材料,分析美国对于同一类商品(电池),出现不同的税率,这一个关税政策体现什么的逻辑漏洞? (议学提示:1、美国关税政策对同一中国产电池因出口形式不同(直接出口、安装在国产或越南产笔记本电脑中)征收差异极大的关税(145%、20%、0%)。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本质属性(产地、功能)未改变,但美国仅因“是否组装成整机”“组装地不同”而改变税率,导致同一商品被差异化对待,本质是“偷换标准”的逻辑谬误。 2、从思维方法角度,美国制定关税政策时思维片面且短视。其仅从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保护本国相关产业等单一目的出发,没有综合考虑全球产业链的相互依存关系、自身企业的成本承受能力以及国际贸易规则等多方面因素。这种思维方法忽视了美国本土企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