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44377

6. 边塞战争诗四首 学案 (3)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2次 大小:254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边塞,战争,四首,学案
  • cover
6. 边塞战争诗四首 学案 “平步”岂能“轻云” 2013年5月15日,《中华读书报》刊登 的《伪名儒,不如真名妓!》中有这样一句话:“袁牧声名多么显赫,23岁考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入翰林,平步轻云……”句中的“轻云”应是“青云”之误。 成语“平步青云”,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经常遇 到。“平步”即平常步行,这里指“走上”。“青云”指青空、高空,比喻高官显爵。“平步青去”指一下子就升到很高的地位。旧时用以形容科举及第或陡然富贵。语本《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字致于青云之上。’”用“平步青云”来形容袁牧晋升之快,是十分恰当的。 “轻云”指薄云、淡云。没有“平步轻云”的说法。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阎德喜 简介   王昌龄(约698—75 7),字少伯,太原(今属山西)人,一说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元年(742)迁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后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为渤海蓓县(今河北景县)。天宝八载(749),得睢阳太守张九皋力荐,举有道科,授封丘尉。天宝十二年(753),辞官往河西哥舒翰幕府,任左骁卫兵曹、掌书记。安史乱起,帮助哥舒翰守潼关。广德元年(763)任西川节度使。入朝后任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 南),后移居江陵(今属湖北)。天宝三年(744),中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年(749),入安西都护高仙芝幕,任掌书记。天宝十三年(754),入安西都护封常清幕,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使。至德二年(757),至灵武肃宗处,迁右补阙,后历任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永泰元年,出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李益(约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8)登进士第,两年后,登制科举,授郑县主簿。大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 作品   王昌龄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 称。有《王昌龄集》。高适,有《高常侍集》。岑参,有《岑嘉川集》。李益诗名在当时就极高,诗作多被画工入画或度为乐曲,流播一时。有《李益集》。 边塞战争诗 边塞战争诗多具有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的特点。 总体上讲它体现出了一种阳刚之美。在 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突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羌笛(qiānɡ) 金闺(ɡuī) 蓟中(jì) 塞垣(yuán) “且”读“zǔ”,是个象形字,甲骨 文的形体,像祭祀时放置礼品的礼器。本义为放置礼品的礼器。作连词时读作qiě,当“而且”“又”“尚且”讲;作副词时读作qiě,义为“暂且”“还将”“还”。 “且”可以作声符,如“姐”“阻”“狙”“组”等,一般词典均不立“且”部。 从军行(其一) 阅读《从军行(其一)》,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歌的意境】“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广漠边塞中的边城西面,百尺高的烽火楼上 ,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瞭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更显凛冽寒冷。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最为浓烈。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2.【鉴赏诗歌的技巧】(1)诗歌最后一句“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具体分析。 (2)这首诗的抒情方式有何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1)运用了曲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