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45432

人美版 美术鉴赏 2.1 程式与意蕴《元代山水——物外闲情冷淡泊》课件(共46张PPT)

日期:2025-10-12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250533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美,元代山水——物外闲情冷淡泊,PPT,46张,课件,意蕴
  • cover
(课件网) 元代山水 ———物外闲情冷淡泊 北宋·范宽 南宋·夏圭 元·倪瓒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为元四家之一。 倪瓒对于中国绘画史而言是一个独特的符号,它是宋元境界的大集成者,同时对明清后世的绘画也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在整个中国绘画史洪流中,倪瓒是一个转换者,我们谈及文人画的风雅,始终无法避开倪瓒。 《倪瓒画像》 结合倪瓒的人生经历,去解读他的绘画作品。 倪瓒的绘画总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衣食富足 第二阶段:家财散尽 第三阶段:半生漂泊 第一阶段:衣食富足 画面上描绘出清凉幽静的景致,一片平静的水面环绕着土坡,近处土坡上的笔法,还是学习前人的“披麻皴”画法。 《水竹居图》 倪瓒 披麻皴: 以柔韧的中锋线条,组合排列,来表现山石的结构和纹理,线条遒劲,其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因此得名“披麻皴”。 坡上五株杂树,远处的峰峦下树木葱郁,山坡前又有几间茅草屋,屋后竹林摇曳。这是倪瓒作品中为数不多的设色山水之一,倪瓒在早期的绘画艺术作品构图中,近景和远景比较紧凑,在构图上还处在临摹学习时期,画法严谨,运笔圆滑苍劲,从画面中可以看出还有着董源、巨然等大师的痕迹 《水竹居图》 倪瓒 第二阶段:家财散尽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叠山集》(元) 画面中有一间茅草亭,亭内有一人面对着河流,旁边侍立一童子。 河对岸,泥坡和山脚用披麻皴,皴法随坡体的走向作横、竖、斜三种笔向。再以秃笔沿坡体稍作点苔,皴与点结成一格,草木与泥坡浑然一体。近处缓坡上树木高低错落,远近有别。 《秋林野兴图》 倪瓒 画面中有一间茅草亭,亭内有一人面对着河流,旁边侍立一童子。 河对岸,泥坡和山脚用披麻皴,皴法随坡体的走向作横、竖、斜三种笔向。再以秃笔沿坡体稍作点苔,皴与点结成一格,草木与泥坡浑然一体。近处缓坡上树木高低错落,远近有别。 《秋林野兴图》 倪瓒 画面中有一间茅草亭,亭内有一人面对着河流,旁边侍立一童子。 河对岸,泥坡和山脚用披麻皴,皴法随坡体的走向作横、竖、斜三种笔向。再以秃笔沿坡体稍作点苔,皴与点结成一格,草木与泥坡浑然一体。近处缓坡上树木高低错落,远近有别。 《秋林野兴图》 倪瓒 画面将重心安置在近景,并使近景的坡石和树木与中景远景的阔水、远山相重叠,前后遮挡,由近及远,连绵不绝。 画面的上半部分运用了留白的表现手法,大半的画面处于虚幻空灵,寥廓无际之中。使得其意境愈发疏阔旷远,气韵更具风神飘逸。这幅画描绘的悠闲生活,大概就是作者本人生活的写照,也是为数不多的一幅绘有人物的作品。 《秋林野兴图》 倪瓒 他的厕所极为讲究,用香木搭好架子,最下边铺上沙土,上边铺好洁白的鹅毛。 “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 《六君子图》中,画面近处,坡陀上六株树木劲挺列植,六株树分别为松、柏、樟、楠、槐、榆,故为六君子。 《六君子图》 倪瓒 松树: 象征顽强向上,不屈不挠 柏树: 象征高洁,万年长青 樟树: 拥有独特的香气,和耐腐蚀性 楠树: 质地坚硬,代表着坚强 槐树: 象征吉祥与美满 榆树: 象征勇敢和忠诚 松树: 柏树: 樟树: 楠树: 槐树: 榆树: 象征顽强向上,不屈不挠 象征着高洁,万年长青 拥有独特的香气,和耐腐蚀性 质地坚硬,代表着坚强 象征吉祥与美满 象征勇敢和忠诚 树木在画面中疏密掩映,姿势挺拔,象征着具有高尚品格的君子。通过这种象征手法,表达了画家倪瓒对君子品德的赞美和追求。 画面中运用了“三远法”中的“平远”法。 运用了三段式的构图方法,近处是六棵树木在丘石之间顽强的生长,中间占据着大部分面积的空白处,似云、似雾、又似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