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下第六章《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澳大利亚》属于湘教版教材七下第九章走进国家的内容,整节内容包括了三个大的板块: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古老的动植物、后起的发达国家。“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主要内容就是认识澳大利亚的范围、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后起的发达国家”是认识澳大利亚的农业、工业、城市等社会经济特点,“古老的动植物”是介绍澳大利亚拥有很多进化缓慢、特有的动植物。基本的知识框架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差不多,但知识点比较分散,通过创设情境进行知识点的串联能让课堂的整体性更高,也更具趣味性。但是因为情境的创设,知识内容上就会有相应的取舍,也会适当进行知识点的拓展,增加知识的逻辑性,体现地理学习的思维性和综合性。 二、学情分析 《澳大利亚》属于湘教版教材七下的内容,整个七下教材就是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从大洲到地区再到国家。学生通过前面大洲和地区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而且也能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所以学习澳大利亚相关内容的难度是不大的。但是本节课是以分析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来串联整节课的知识点,所以要提供大量的图片和素材才能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提升学生参与度。 三、教学目标 1. 读图,认识澳大利亚的范围和地理位置。(区域认知)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澳大利亚具有代表性的古老动物并分析动物古老的原因。(地理实践力) 2. 通过提供的地形和气候资料,小组讨论有利于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地理实践力)通过提供的资料分析有利于澳大利亚发展畜牧业发展的人文条件。(地理实践力) 3. 运用“地理位置→自然特征→经济特征”的逻辑链,综合分析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里的国家”“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成因。(综合思维) 4. 理解澳大利亚独特地理环境(如孤立大陆、气候分布)与特有生物、农牧业、工矿业的相互作用,感悟“自然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基础,人类活动需遵循自然规律”的协调关系。(人地协调观)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通过提供的地图和资料认识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如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等。 (2)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以及工矿业繁荣,被称为“坐在矿车里的国家”,理解其资源开发与产业升级的关系。 2. 教学难点 分析澳大利亚畜牧业发达的原因,涉及地形、气候、河流等多个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以及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学生具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1. 情境创设:通过澳大利亚引进屎壳郎这一生活中的现象创设情境贯穿始终,学习澳大利亚相关地理知识。 2. 地图教学法:地图是地理学课的第二语言,提供大量的地图如澳大利亚的地形图、气候图、农业分布图、人口分布图、资源分布图等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各种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对于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通过提供地图和资料,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探究能力。 4. 问题解决教学法:设置问题链,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探究等方式学习澳大利亚相关知识点,也更好地串联整节课。 六、教学设计 【课堂导入】 (屎壳郎图片展示)有一种昆虫通过自己的本事,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你们认识它吗?它又是凭什么本事走出国门的?走向了哪个国家呢? (澳大利亚引进屎壳郎视频)通过视频了解澳大利亚引进中国屎壳郎的原因。 【课堂教授】 (一)认识新家园 (情境创设1)跟随中国的屎壳郎一起认识他们的新家园———澳大利亚。 通过地图认识澳大利亚的范围和地理位置(包括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