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48070

3.2制取氧气 教学设计 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22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5742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学科,2024,九年级
  • cover
第三单元 维持生命的物质———氧气、水 3.2 氧气的制取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 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2)从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 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重点】1.氧气制取的原理。 2.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1.氧气制取的原理。 2.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3.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新课导入] 知识回顾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木碳和蜡烛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氧气还可以供给呼吸。 3.氧化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4.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5.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如医疗、登山、潜水灯;(2)支持燃烧,如气焊、炼钢等。 我们知道氧气具有很多用途,在某些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活动中有时候需要纯净度较高的氧气,这就需要我们制取氧气。 思考:我们可以如何获取氧气? 在实验室,我们可以利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课程讲授] 一、实验室制氧气 学生实验探究 目的 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1.反应原理 2.发生装置 3.操作步骤 (1)查———装置气密性检查 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试管的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两手,使它冷却,导管中就会形成一段水柱。 注意:先将导管侵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防止观察不到气泡而误认为气密性不好。 (2)装———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 将药品装入试管,然后在管口塞上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 注意: 1.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2.管口要塞上一团棉花 3.试管内导管刚略出橡胶塞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操作: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注意:1.铁夹:夹于距试管口1/3处 2.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点———点燃酒精灯 操作: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用外焰集中加热盛放药品的部位,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5)收———收集氧气 操作: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内收集氧气。(开始的气泡是受热膨胀的空气) (6)离———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注意: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破裂。 (7)熄———熄灭酒精灯 可简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观察活动 观察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的分解 【实验3-5】用约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做下列实验。 (1)用量筒量取4 mL过氧化氢溶液加入试管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推断:常温下,过氧化氢不分解产生氧气。 (2)另取一支试管,装入少量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推断:常温下,二氧化锰不分解产生氧气。 (3)另取一支试管,加入4 mL过氧化氢溶液,用药匙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实验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推断:常温下,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 (4)待实验(3)的试管内的液体不再放出气泡时,重新加入4 mL过氧化氢溶液,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实验现象:又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推断:常温下,二氧化锰可以继续使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即在反应前后二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