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 必备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 2.光谱和氢原子光谱 (1)光谱 ①含义:利用原子光谱仪将物质吸收的光或发射的光的频率(或波长)和强度分布记录下来得 到光谱。 ②形成原因: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间跃迁时,会辐射或吸收能量。 ③类型:光谱分为连续光谱和线状光谱。 知识拓展 (2)氢原子光谱:由具有特定波长、彼此分立的谱线组成,属于线状光谱。 运动轨迹 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并且不辐射能量 能量 分布 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而且能量是量子化的。轨道能量依n值(1、2、3……)的增大而升高,n称为量子数。原子有基态、激发态两种状态【具体内容见定点1】 电子 跃迁 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跃迁时,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并被记录下来,就形成了光谱:吸收能量 吸收光谱,释放能量 发射光谱 3.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1)基本观点 (2)贡献 ①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 ②阐明了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指出了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 量是量子化的。 1.电子层、能级 (1)电子层 量子力学理论仍然使用量子数n。习惯上,将n所描述的电子运动状态称为电子层。 知识点 2 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2)能级 K元素的电子层、能级如图所示: 2.原子轨道的图形描述 (1)原子轨道:原子中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s、p、d、f能级分别有1、3、5、7个原子轨 道。 (2)自旋状态:处于同一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自旋状态只能有两种,分别用符号“↑”和“↓” 表示。 (3)形状: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哑铃形。 (4)原子轨道半径: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 电子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特别提醒 电子层、能级、原子轨道和自旋状态四个因素决定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 态。 3.电子在核外的空间分布 (1)电子云图:描述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的概率分布的图形。如处于1s轨道上的 电子的概率分布呈球形对称。 (2)电子云图的意义:点密集的地方,表示电子在此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大;点稀疏的地方, 表示电子在此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小。 知识辨析 1.氢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氢原子光谱只有1条谱线,这种说法正确吗 2.1s、2s、3s、4s电子云的形状不同,这种说法正确吗 3.焰色试验与电子跃迁有关,属于化学变化,这种说法正确吗 4.铝元素的原子核外共有3个电子层,n=3的电子层的能级符号表示为3s、3p、3d,这种说法正 确吗 5.电子云图中的每一个小点就是一个电子,这种说法正确吗 6.相同电子层不同能级的原子轨道,其电子云的形状不同,这种说法正确吗 一语破的 1.不正确。氢原子的电子跃迁到不同原子轨道时产生不同的谱线。 2.不正确。1s、2s、3s、4s电子云的形状都是球形。 3.不正确。焰色试验是物理变化。 4.正确。根据铝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知铝原子核外共有3个电子层,n=3的电子层的能级符 号分别为3s、3p、3d,只是3d轨道上没有填充电子。 5.不正确。电子云图中单位体积内小点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核外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 概率大小,小点不表示电子本身。 6.正确。例如2s、2p的原子轨道,其电子云的形状不同。 1.基态与激发态 (1)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2)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吸收能量,变为激发态原子。 (3)基态、激发态相互转化与能量的关系: 基态原子 激发态原子。 2.基态、激发态与光谱的关系 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上,变成激发态原子。例如, 电子可以从1s跃迁到2s、2p……相反,电子从较高能量的轨道跃迁到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