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 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 1980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 对外开放 课程标准 了解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素养目标 1.识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及对外开放的进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认识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了 解重要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理解经济特区的特别之处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为何实行对外开放? 材料: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百度数据:1978年我国人均GDP在有数据的137个国家里排名第135位,仅领先尼泊尔和索马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 ①现实要求: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顺应世界潮流。 ②历史教训: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 ③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尝试) 1、背景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尝试) 1、背景(原因) 总结 (1)现实要求: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顺应世界潮流。 (2)历史教训: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 (3)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2、过程(尝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邻近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这里的人历来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①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沿海,交通便利),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②这里的人有出海谋生的传统; ③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想一想: 《基础训练》八下54页13题材料二 (2)根据材料,指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能够成为经济特区的条件(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兴办经济特区?) 3、特点(政策) 经济特区“特”在哪儿? 材料一: 经济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与内地不同的体制和政策,特区主要是实行市场调节。 --《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 材料二: 第十三条 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免征进口税…… 第十四条 特区对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较长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待遇。 第十八条 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①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②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 ③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尝试) 4、典型代表:深圳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宝安只有三件宝, 苍蝇、蚊子、沙井蚝。 十屋九空逃香港, 家里只剩老和小。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尝试) 这一崭新的试验很快取得明显成就。深圳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