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45060

21. 马致远散曲二首 学案

日期:2024-09-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206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马致远,致远,散曲,二首,学案
  • cover
21. 马致远散曲二首 学案 “俯不祚于人”? 2012年第10期的《银潮》上,有篇短文《“还债奶奶”彰显诚信力量》,赞扬了一位八旬老人替因病去世的儿子还债的事。作者感慨地写道:“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还债奶奶’传递了一份感人至深、可敬可学的力量。”文中的“不祚”,显然是“不怍”的误写。 怍与祚,都读作zuò,但不是一回事。怍,本义指惭愧,作动词用时,指改变面色,“不怍”即不惭愧。祚,本义指福、福运,作动词用时,指赐福、保佑、报答、报酬。“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语出《孟子·尽心上》,意思是说,抬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上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对别人无愧。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正江仁 简介   马致远(约1250—1321),名不 详,字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宪宗、元世祖时期,有建功立业的抱负,曾奔走求仕。成宗时期参加“元贞书会”,与艺人为伍进行戏剧活动。曾任江浙省务提举,后退隐。 作品   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其作杂剧15种,今存7种。散曲小令115,套数16,残套7。有散曲辑本《东篱乐府》。 散  曲 散曲中最先产生的是小令,由小令而变成合调, 再变而为套曲,小令就是民间流行的小调,经过文学的陶冶,变成为曲中的小令;由小令合调再进一步,将曲的形式再扩大其组织的,是谓套曲,通称为套数,亦名散套,也有称为大令的。 晴岚(lán) 天霁(jì) 霏霏(fēi) 楸梧(qiū wú) 官冢(zhǒnɡ) 禾黍(shǔ) “隹”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像鸟的样子。本义是鸟。 “隹”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从“隹”的字大都与禽类有关,如“隼”“雏”“睢”“雕”等。“隹”可作音符,如“锥”“推”“维”“谁”等。 【双调·寿阳曲】 阅读《【双调·寿阳曲】》,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散曲的意境】这首小曲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答案:这首小曲所写的是山村傍晚的美丽风光: 雨过天晴,山村映照在落日余晖中;晚霞作衬,雾气轻扬,四周群山像锦绣屏风般的迷人;眼前的草店与村落,与其他景象连成一体,构成一幅井然有序、和谐清新、恬静秀丽的“山市晴岚”图。 2.【鉴赏散曲的语言】此曲笔墨极为简练,但写景极为精炼传神,试结合“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外”和“西”,把视野放宽,不只是写“花村”和“草店”本身,而且写了更宽阔的自然风光。“晚霞明”写山市上空景象———一片清新通明,霞光万丈。“雨收天霁”紧扣题目“晴”字,写出明丽的晚霞并非一般之明丽,而是雨过天晴后的通明透丽。 3.【鉴赏散曲的情感】从作者所描绘的景物中,我们能体会诗人融会在曲词中的情感吗? 答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描写体现了作者恬淡平和、向往宁静生活的心态。 阅读《【双调·拨不断】》,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散曲的意境】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两句描绘的景象。 答案:过去繁华的帝王之都现在是一片荒烟蔓草,许多宫殿的废墟上野草青青,远处苍郁的楸树和梧桐之下都是那些达官贵人的坟地。 2.【鉴赏散曲的情感】(1)你如何评价“王图霸业成何用”所体现的观点? (2)这首曲中“一场恶梦”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案:(1)称王称霸、建功立业有什么用处?如果单从这一句看,显然有虚无甚至消极的情调,不过,从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心态看,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对现实的否定。 (2)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称王称霸者王图霸业的否定,婉约地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失落心情。 3.【鉴赏散曲的技巧】(1)从写景与抒情的角度看,这首小曲是怎样将写景与抒情交融在一起的? (2)咏史讽今是马致远散曲的一大特色。说说这首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