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中学 2025 年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质检 九年级化学试卷 全卷两大题,17 小题;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 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Zn-65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崇尚科学,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下列哪位科学家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 ( ) A.徐光宪 B.张青莲 C.屠呦呦 D.侯德榜 2.在“测定土壤样品酸碱性”实验中,下列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样 B.溶解 C.过滤 D.测 pH 3.2024 年 5 月 3 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 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品之旅。下列探月过程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火起航 B.箭器分离 C.月背着陆 D.采集月壤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 B.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C.SO2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 D.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5.“糖醋鲤鱼”是一道传统名菜,其烹饪过程中用到了黄酒和食醋。黄酒中 的乙醇与食醋中的乙酸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4H8O2),使烹饪出的菜品 别具香味,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属于氧化物 B.乙酸乙酯由 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 2个氧原子构成 C.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88g D.乙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6:1:4 - 1 - 6.《宋会要辑稿》记载:“浸铜之法,先取生铁打成薄片,……浸渍数日, 铁片为胆水(硫酸铜溶液)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入炉烹炼,…… 方成铜。”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打成薄片”增大了反应的接触面积 B.“铁片为胆水所薄”发生了置换反应 C.“上生赤煤”指铁片上生成了红色的煤 D.“浸铜之法”可知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7.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可再生的能源。我国科学家巧妙地把海水蒸发淡 化与电解水结合起来,实现了海水的稳定、高效制氢,装置如图所示,其 中的聚四氟乙烯薄膜只允许水蒸气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导线 a端接电源的负极 B.聚四氟乙烯是合成材料 C.该法得到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约为 2:1 D.电解时,M、N室中海水含氯化钠的浓度均增大 8.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分离是重要的实验技能。 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Ⅰ 检验氮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Ⅱ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 Ⅲ 除去 KNO3溶液中的 CuCl2 加入适量氢氧化钾溶液,过滤 Ⅳ 分离 MnO2和 KCl 用水溶解、过滤、蒸发、洗涤、干燥 上述实验方案不合理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2 - 9.“推理”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离子是带电的微观粒子,则带电的微观粒子都是离子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 D.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热量变化,则有热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10.某同学学习酸、碱的知识后,构建了有关酸、碱与 X、Y、Z三种初中常见 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右图,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 均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 X为黑色固体,Y、Z为 氧化物,常温下,Z为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X为 MnO2 B.若 Y与稀 H2SO4反应得到黄色溶液,则 Y为 Fe2O3 C.X 与 Z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CO2 2CO D.X 与 Y 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二、非选择题(共 7小题,共 70 分。) 11.(7 分)“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文物考古彰显我国古今科技文明。 Ⅰ.科技助力文物发掘 (1)用作测定文物年代的碳-14,衰变时核内质子数发生改变,则衰变后 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