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人体具有免疫功能 1.通过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功能,形成正确的结构与功能观。 2.通过说出人体免疫的概念,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形成平衡和稳定观。 3.通过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4.通过认识计划免疫的意义,理解健康生活方式对增强免疫功能的重要性。 重点: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难点:免疫的类型、概念以及抗体、抗原的概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图片,教师提出:在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期间,为什么有的人容易被传染,而有的人不易被传染 患过流行性腮腺炎的人,为什么一生中一般不会患第二次 学生尝试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一)与生俱来的免疫力能抵抗多种病原体的侵染 1.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127图片,思考以下问题: ①人体完整的皮肤为什么有保护、屏障作用 而被烫伤的皮肤则容易被感染 ②人在有许多病原体的环境中生活,吸入的空气中有许多病原体,为什么人们不一定都患病 师生交流总结:人体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有阻挡、杀菌和清除异物的作用。 ③感染后的皮肤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现象,但有时会自己痊愈 ④人的口腔上皮受伤后能够愈合,唾液是否有杀菌作用呢 为什么 师生交流总结:人体第二道防线由人体内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 2.出示动画,教师强调:①皮肤不但阻挡了大量的病原体侵入人体,皮肤分泌的汗液等物质还可以杀死病原体,呼吸道上的黏膜可以不断地清扫进入呼吸道的灰尘和异物,最后通过咳嗽排出,排出的物质就是痰液。因此,痰液中含有较多的病原体,我们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②即便是病原体侵入了人体,你也不要担心,因为有吞噬细胞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体内含有的溶菌酶等杀菌物质可以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从而使病菌溶解而死亡。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后回答:①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其分泌物有杀菌作用。烫伤后的皮肤受损,病原体易侵入。②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有阻挡、清扫异物的作用。③体内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杀死病菌,消除炎症。④唾液中有溶菌酶,能杀死病菌。 学生认真观看动画,强化知识。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了解学生对于免疫的认知基础,通过不同说法的碰撞,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发进一步学习以解决问题的动机。 设计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在观察图片时有一定的目的性,降低难度,起到“导”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观察动画,更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人体内免疫功能的神奇之处,进而学会欣赏生命,敬畏生命。 3.指导学生总结: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总结:这两道防线是人体与生俱来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作非特异性免疫。 (二)后天获得的免疫力能抵抗特定病原体的侵染 1.过渡:如果病原体进入了人体内部,突破了人体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我们将怎样对付它们呢 下面,我们以腮腺炎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来探究,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怎样将腮腺炎病毒消灭的。 2.调查活动: ①请患过流行性腮腺炎的同学举手。 ②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你是在几年级患过此病的 在你病愈后,你周围的同学或朋友有没有患过此病的 ③当你周围的同学患了流行性腮腺炎,你又一次被传染上了吗 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点拨:这说明我们体内具有了对腮腺炎病毒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是如何获得的呢 3.合作学习:请学生结合课本P128~129的内容,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①腮腺炎病毒与抗原之间是什么关系 什么是抗原 ②抗体是怎样产生的 ③当侵入人体的腮腺炎病毒被清除后,抗体也随之消失吗 ④当腮腺炎病毒再次侵袭时,原来的抗体还能清除它们吗 ⑤清除腮腺炎病毒的抗体能否清除乙肝病毒或其他病毒 为什么 4.教师:通过学习我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