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光和眼睛 章末评价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诗词中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A.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水浅”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经过大气发生反射而成的像 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阴浓”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彩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A.夏天太阳光经过树叶的空隙照在地面上会形成圆形光斑,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D.投影式电视屏幕通常都比较粗糙,这里利用了光的漫反射 3.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中,看见地上不发光的书本,是因为书本折射的光进入了眼睛 C.图丙中,池水变浅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 D.图丁中,表示的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4.如图甲、乙分别是光通过晶状体P、透镜Q的光路图,则() A.图甲的眼睛属于远视眼 B.晶状体P的折光能力比正常眼睛的弱 C.透镜Q是凸透镜 D.图甲的眼睛可戴装有透镜Q的眼镜加以矫正 5.世梁同学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可以看清远处的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靠近眼睛的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远处的镜片,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 C.靠近眼睛的镜片,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D.远处的镜片,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可以会聚更多 的光 6.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通过显微镜的目镜,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使用幻灯机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倒立放置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则() A.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0.0 cm B.光屏上承接到的像是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像 D.将蜡烛移至45.0 cm刻度线上,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m/s。光的三原色是指红、 、蓝。人站在岸边会看到池底变浅,这是光的 现象。 9.如图为傍晚时分的金湖公园,当“金湖公园”四个字的灯光亮起后,通过水面看到了一个 立、等大的虚像,这是在水面发生了光的 形成的。旁边的树木在夕阳的映照下的影子是光的 形成的。 10.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小刚到某浴场游泳,刚到海边时他们看到悬挂着彩带的巨大气球漂浮在海面上空。当他们戴着潜水镜(平面玻璃制作)潜入水中时,从水中仍能看到这个“气球”,此时看到的“气球”是由光的 所成的 像,在水中看到的“气球”高度比在海边看到的气球高度要 。 科技改善生活 广东生产的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首飞成功,彰显了我国科技在城市空中交通领域的领先地位。航空器可用于高空摄影、旅游观光等,如图所示,请完成11~12题。 11.航空器拍摄到一只海鸟在美丽的深圳湾上空水平飞过,若海水深 4.5 m,海鸟距海面8 m,则映在平静海面上的海鸟的“倒影”距海鸟 m,形成海鸟“倒影”的原理是 ;海鸟向高空飞去时,海鸟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