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54387

1.2 第一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教案(表格式) 2025-2026学年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236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化学,九年级,教版,学年,2025-2026,格式
  • cover
第一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课标分析 内容要求 1.知道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过程,知道化学变化常伴随生成沉淀、产生气体、发生颜色变化、发光以及吸热或放热等现象。 2.知道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3.了解物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可以从物质的存在、组成、变化和用途等视角认识物质的性质。 学业要求 1.能判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说明两者的区别;能举例说明化学变化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以及化学家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的创造性贡献。 2.能举例说明物质性质的广泛应用及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能利用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和事实。 教材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首先通过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引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接着通过实验展示了一些典型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最后介绍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许多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现象,如蜡烛燃烧、铁生锈、水的蒸发等,但他们往往不能准确地区分这些现象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和兴趣,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如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等,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进行引导和讲解。 素养目标 1.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2.记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记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几个方面。 3.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变化的类型。 教学重点 1.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在化学中研究物质的重要作用。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判断。 教学难点 1.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区分、判断。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判断。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导入][教师]亲爱的同学们,《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大家都看过电视剧或纸质书。师徒四人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续表 [教师]相信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都喜欢孙悟空。为什么呢 因为孙悟空神通广大,会“七十二”般变化。那么,生活中也有各种变化,如食物变质、水果榨汁、牛奶变酸、酿酒、制醋等,所有这些变化都与化学有关。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物质变化的相关知识。 [新知探究] 一、物质的变化 [多媒体展示]蜡烛的燃烧。 [教师]观察蜡烛,提出问题,包括是什么、叫什么、怎么样等,教师引导、归纳整理。 [分组实验]学生动手对其中部分问题进行实验探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 1.[探究实验]点燃蜡烛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性质(颜色、形状等)。 (2)燃烧时:①观察火焰颜色:烛芯处的石蜡熔化,形成凹槽,有蜡油从烛芯处流出;同时蜡烛燃烧发光、放热。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观察现象: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 ③向上述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取一小段粗玻璃管,放在火焰中,用火柴点燃引出的白烟(石蜡蒸气),观察现象:石蜡蒸气可以被点燃。 (3)熄灭后:熄灭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处飘出,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又重新被点燃。 [教师]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物质 2.[演示实验]两瓶无色气体(氯化氢和氨气)混合 现象:产生白烟。 结论:生成氯化铵固体。 3.[演示实验]无色溶液(碘化钾)中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