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月儿圆》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中秋月儿圆》是人教版一年级美术教材中与传统文化节日结合的课程。它介绍中秋来历、传说、习俗,引导学生观察相关元素,通过绘画、手工表现节日场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提升综合艺术素养。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中秋有一定认知,了解部分标志性元素,但对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了解少,艺术欣赏和创作能力处于初步阶段。他们好奇心强、模仿力强,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善,动手能力有限,需教师引导启发和耐心指导。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感受中秋节相关元素的形状、颜色和特征,提高对中秋节日氛围的审美感知。 2. 欣赏中秋主题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形式表现出的美感和节日氛围。 艺术表现 1. 运用简单线条和形状描绘月亮、月饼等中秋元素,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2. 学会使用绘画、手工等方式,创作表现中秋欢乐场景的作品。 创意实践 1. 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大胆创新,表现独特的中秋作品。 2. 尝试将不同材料和方法用于中秋主题创作,提高创意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 1. 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理解其团圆、思念等文化内涵。 2. 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相关元素的外形特征。 2. 掌握绘画和手工表现中秋主题作品的方法和步骤。 3. 感受中秋节的节日氛围,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难点 1. 创作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中秋作品,表现节日欢乐氛围。 2. 合理运用材料和工具进行手工制作,将不同元素有机组合。 3. 引导学生理解中秋节团圆、思念等情感内涵,并在作品中体现。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中秋节装饰品、图片、视频、绘画工具、手工材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 (1) 提前在教室布置彩色灯笼、月亮剪纸、月饼模型等与中秋节相关的装饰品,营造节日氛围。 (2) 播放轻柔的中秋节音乐,如《明月几时有》,让学生在进入教室时就感受到中秋佳节的氛围。 (3) 面带微笑地迎接学生,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变化,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变得格外漂亮,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 (4) 当学生回答出是因为中秋节快到了,给予肯定和鼓励,强调中秋节是团圆、欢乐的节日。 (5) 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节日的氛围,想象中秋节的场景。 (6)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想象中的中秋节画面,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7) 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秋月儿圆。 (8) 鼓励学生带着对中秋节的期待,积极参与接下来的学习。 谈话导入 (1) 亲切地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中秋节吗?”引导学生积极回应。 (2) 接着提问:“中秋节的时候我们都会做些什么呢?”鼓励学生回忆自己过中秋节的经历。 (3) 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如赏月、吃月饼、玩花灯等,给予肯定和补充。 (4) 展示一些中秋节活动的图片,如一家人一起赏月、孩子们玩花灯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节日的欢乐。 (5) 提问学生:“那你们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6) 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纠正,为讲述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做铺垫。 (7) 强调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这个节日的意义。 (8) 自然地过渡到讲述中秋节传说故事的环节。 1. 感受教室的节日氛围,倾听音乐,想象中秋节场景。 2. 积极分享自己想象中的中秋节画面。 3. 回忆并回答中秋节的活动。 4. 对中秋节的来历表现出好奇。 评价任务 参与度: 表达能力: 好奇心: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创设和谈话导入,营造中秋节日氛围,激发学生的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