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感天动地窦娥冤 关汉卿 元曲 散曲 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杂剧 我国元代兴起的一种将歌曲、宾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的戏曲形式,它有自身的的特点和较严格的体制 ,并形成了韵散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唱 唱 演 元杂剧特点: (1)在结构上,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楔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两个楔子,用于介绍剧情,相当于现代剧中的序幕。 (2)在音乐上,元杂剧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宫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调式。曲子分许多宫调。曲牌,是曲调的名称。如课文中的【正宫】【端正好】,【正宫】是宫调名,【端正好】的曲牌名。 (3)在角色上,元杂剧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等。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壹 壹 元杂剧剧本的构成 指剧中人物的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称“一折一宫”,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指剧中人物的说白,宾白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于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舞台指示,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唱 词 宾 白 科 范 壹 知识拓展 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zhǐ)、羽、变宫、变徵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曲调。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规定曲的格式、字数、平仄等。 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就好比词有词牌 宫调 曲牌 壹 壹 知人论世 关 汉 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的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代表作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1956年,他的名字同孔子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元代人评价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评 自评 zhuàn zhòu 壹 壹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代表作《窦娥冤》 马致远 代表作《汉宫秋》 白朴 代表作《梧桐雨》 郑光祖 代表作《倩女离魂》 窦娥父亲抛弃女儿反映了什么? 为什么窦娥父亲爱女儿却与女儿十年不相见?廖子瑜、陈炳翰 窦娥冤批判的是社会的黑暗与不公,那为何要控诉天与地呢? 窦娥立誓报冤为何要求亢旱三年祸及百姓?闫一夫、冯子涵、王嘉茜、宋书涵 为何上天在窦娥死之后才为其伸冤,而不是在窦娥蒙冤被严刑拷打之时?范承鑫 死后为何后文又加上上天应誓,父亲处罚贪官的理想结局,是否减弱了批判的效果?余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