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60818

人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家乡变化大》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9-20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245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3课,教案,家乡变化大,单元,第四
  • cover
《家乡变化大》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围绕“家乡变化大”展开,借助多种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家乡变化,培养图像识读能力。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让学生表现家乡变化,提升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素养,对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认知和动手能力有限。他们对家乡有一定了解,但对家乡变化的观察和感受较浅。在美术技能方面,基础薄弱,需教师引导示范。教学中要采用直观、有趣的方式激发兴趣,耐心指导实践。 课时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 1. 引导学生观察家乡不同时期的图片,识别家乡在建筑、街道等方面的变化,提升图像信息提取能力。 2. 让学生准确描述画面元素和特征,增强对图像的分析能力。 美术表现 1. 学生掌握绘画线条运用和色彩搭配,手工折叠、粘贴等技巧,表现家乡变化。 2. 能够合理构图,创作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的美术作品。 审美判断 1. 通过欣赏优秀作品,感受对家乡的热爱和时代美好寓意,提高审美感知。 2. 培养学生从美术角度评价家乡变化,形成正确审美观念。 创意实践 1. 激发学生想象力,用独特视角和新颖方法表现家乡变化。 2. 鼓励学生将感受通过艺术表达,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精神。 文化理解 1. 让学生了解家乡历史文化与变化的联系,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2. 通过创作传承家乡文化,培养热爱家乡、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全面了解家乡在建筑、生活设施、环境等方面的变化特征。 2. 熟练掌握绘画线条、色彩和手工折叠、粘贴等表现手法。 3. 运用美术手法准确表现家乡变化,创作主题明确的作品。 难点 1. 在作品中准确传达对家乡变化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2. 巧妙融合家乡文化元素,使作品兼具现代感和文化底蕴。 3. 克服学生美术基础薄弱的困难,提升创作水平。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引导法、实践体验法 教具准备 家乡变化的图片、视频,绘画工具,彩纸、黏土等手工材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开始部分 课堂组织 (1) 上课铃响后,等待班长在教室前走廊集合队伍,认真倾听班长报告出勤情况。 (2) 面带亲切微笑,用温和且充满活力的声音向学生问好:“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呀!今天这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我们家乡发生的奇妙变化,相信会非常有趣!” (3) 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内容是‘家乡变化大’。” (4) 阐述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能了解家乡在很多方面发生的变化,学会用美术的方式把这些变化表现出来。” (5) 提出课堂要求:“在课堂上,请大家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作品哦。如果有任何问题,随时举手向老师提问。” (6) 用眼神与学生交流,确保每个学生都清楚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 (7) 再次强调课堂纪律和安全事项,如使用工具时要小心等。 (8)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开启学习之旅。 1. 迅速在教室前走廊集合队伍,听从班长指挥。 2. 热情回应教师的问好。 3. 认真倾听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 4. 明确课堂纪律和安全事项。 评价任务 组织有序: 氛围良好: 要求明确: 设计意图 通过有序的课堂组织,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目标和要求,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准备部分 趣味导入 (1) 打开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的视频,视频中包含家乡过去的老照片影像和现在繁华的景象,如过去狭窄的街道、破旧的房屋,与现在宽阔的马路、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 (2) 播放过程中,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视频中的画面,注意家乡不同时期的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