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62174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4.1自然灾害的成因教学课件(共56张PPT)

日期:2025-11-1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782771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56张,教学课件,成因,自然灾害,教版
  • cover
(课件网) 1.运用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说出影响自然灾害损失的因素,知道自然灾害的常见类型。 2.运用资料,说明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常见的自然灾害的成因。 自然灾害是指因自然异常或者快速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和事件。 人类活动也会触发或者诱发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损失的大小不仅与自然灾害异变的强度、速度有关、而且与自然异变发生地的人口密度、产业布局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自然灾害的异变强度越大,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也就越大,反之越小。 自然灾害的异变速度越快,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越大,反之越小。 一般来说,受灾区人口密度越大、社会发展水平越低,伤亡人数越多; 社会发展水平越低,伤亡人数越多; 受灾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损失则越大。 自然灾害有多种类型,按照20世纪的统计结果,世界上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依次是:地震、洪涝、干旱、风暴潮、火山爆发、滑坡、风雹、泥石流。 一定区域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叫地震。 由地震造成的灾害叫地震灾害。 河湖水位超过滩地或堤坝高度而发生的溢流现象或堤坝溃决导致的水流下泻称为洪水。 洪水冲毁道路、房屋、农田等,就会形成洪灾。洪水或者雨水集聚,淹没城市或者乡村,就会形成涝灾。洪涝灾害是洪灾和涝灾的总称。 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 风暴潮灾害是指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 火山灾害有两大类,一类是由于火山喷发本身造成直接灾害,另一类是由于火山喷发而引起的间接灾害。 滑坡通常指斜坡上的土层或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风雹灾害是指强对流天气引起的大风、冰雹、龙卷风、雷电等所造成的灾害。 在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大量冰雪融水或江湖、水库溃决后的急速地表径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碎屑物质,并具有强大冲击力和破坏作用的特殊洪流造成的灾害。 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因此,通常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海啸;将以人为影响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人为灾害,如人为引起的火灾、交通事故和酸雨等。 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除了构造运动,人类活动有时也会产生或者诱发地震。 构造运动使岩石发生变形,当变形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错动,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就会形成地震。 引发地震能量释放的源地称为震源,震源垂直向上到地面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上方正对着地面上的位置称为震中。人们所在的地点到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是一定的,但是不同方法测定和计算出的震级可能不同。人们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地震的大小。震级相差1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相差2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烈度是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地震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区的地面组成和房屋结构等有关。一般来讲,震中区的破坏最严重,烈度最高。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分布于三个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1],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周边板块的交接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2],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大洋中脊地震带[3],位于板块的拉张边界上。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再加上内部断层众多,因此地震频发。四大地震带,即台湾与福建沿海地震带、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震带、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