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64279

第五单元写作 学写游记 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709841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五,PPT,语文,八年级,统编,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阅山水,知人文 五单元整体教学 游记 游记是记述游览经历和感受的文章,是散文文体的一种。记述的内容一般为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等。游记包括的三个要素:所至,即作者的游踪;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 第一课段 千里黄河一壶收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的距离内,收窄到20-30米的宽度,造成每秒约1000立方米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作家,新闻理论家,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数理化通俗演义》,散文集《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等。 任务一 初读课文,梳理游记三要素 所至:《壶口瀑布》主要记叙了黄河壶口段 雨季和 枯水季的景色。 所见: 雨季时,黄河涛声如雷 震耳欲聋,河谷 雾气弥漫,水汽 扑面而来,水势 汹涌澎湃,让人感到 十分凶险。 枯水季,作者从开阔的河谷谷底走到 河心立定观景,远眺上游水势如 千军万马的澎湃,到壶口时 骤然缩紧,近描壶口水流 千变万化、脚下河床 窟窟窍窍。人常以柔情比水,但水绝不软弱,黄河正是在山势起伏之间养成了 柔中有刚,勇往直前的伟大性格。 所感:黄河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作者借此表达了 对黄河的赞美与对民族品格的自豪。 远近结合 视听结合 任务二 研读课文,品味语言精巧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品析: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河水奔腾呼啸的壮阔场面。 细节丰富:“推推搡搡”生动表现浪头接连翻涌消失的姿态,“黄浪”与“白雪”,颜色鲜明,突出河水流速之凶猛迅疾。 2、“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品析:运用比喻手法,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展现水流之阔大,又比作“一卷钢板”,突出了水势凶猛。 3、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品析:这里运用排比句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形态,其中“钻”“觅”“淌”“夹”等动词的运用十分贴切,展现出“水无常形、千变万化”的特点。 总结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热情地赞美了祖国壮丽的山河。同时由黄河联想到人,歌颂了华夏民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二课段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各拉丹冬 各拉丹冬位于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境内。各拉丹东雪山是长江三源之一西源沱沱河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冰川雪山之一,位于唐古拉山中段,藏语意为“高高尖尖之山峰”,海拔6,621米,为唐古拉山脉之主峰。 作者 马丽华,山东济南人。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报告文学《青藏苍茫》,散文集《终极风景》《追你到高原》,诗集《我的太阳》,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所至:《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记述了作者跟随 摄制组在各拉丹东游览的经历。 任务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