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课堂导入 【 皂罗袍 】 1.了解《牡丹亭》剧情、了解明清传奇; 2.了解作者及其戏剧主张,了解写作背景并理解杜丽娘的形象意义; 3.赏析戏曲语言的特色; 4.理解“融情于景”等艺术手法。 学习目标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晚期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最杰出的戏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 其主要戏剧作品有《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 。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知人论世 真情: 恶情: 人们力图摆脱封建专制主义控制,对理想爱情、幸福生活和清平政治的追求。 人们对不正当的情欲,诸如功名利禄、腐化堕落的贪恋。 写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主要是歌颂真情。 写士人仕途生涯、宦海沉浮,主要是批判恶情。 汤显祖对人的看法,突出地表现为强调情的价值,这种情分为两种: 情 《南柯记》 《邯郸记》 《还魂记》 《紫钗记》 知人论世 明朝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定程朱理学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家从维护封建礼教出发,在“情”“理”关系上,把二者截然对立起来,把“理”说成是“纯善”的,而把“情”看成是“恶”,是人欲,要求以“理”制“情”,直至灭“情”,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 明代统治者大力提倡“女德”,极力表彰妇女贞节。女性受到礼教的束缚极为残酷。 《丛杂记》:明时,“以家有烈女贞妇为荣,愚民遂有搭台死节之事。女有不愿,家人或诟骂辱之,甚至有鞭打使从者”。 “传奇”指明清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以别 于北杂剧,由宋南戏发展而来,也吸收杂剧的优 点。但情节处理更为紧凑,人物刻画更为细腻, 角色分工更为细致,音乐上采用宫调区分曲牌, 兼唱北曲或南北合套。盛于明嘉靖到清乾隆年间。 昆腔、弋(yì)阳腔、青阳腔等剧种,都以演唱传奇剧本为主。著名作品有《浣纱记》、 《牡丹亭》、 《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等。 了 解“ 传 奇 ” 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 作品介绍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与《西厢记》、《窦娥冤》、 《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故事梗概: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家中的封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 自由和爱情。忽一日,她那当太守的父亲杜宝聘请一位老儒陈最良来给她教学授课,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讲解《诗经》的“关关雎鸠”,即把杜丽娘心中的情丝触动了。数日后。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困乏后倒头睡在了床上。不一会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待她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此后她又为寻梦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心中好不忧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