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68577

第23课《“蛟龙”探海》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218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3课,“蛟龙”探海,教学设计
  • cover
《“蛟龙”探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浏览课文,训练阅读速度,把握主要内容。(重点) 2.结合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事件的重要意义。(重点) 3.理解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民族精神,激发科技报国的热忱。(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1.了解蛟龙号(播放视频资料) 2.字词储备 蛟( jiāo)龙 憧憬( chōnɡ) 蹒跚( pán ) 蓦( mò)然 矗( chù)立 zhǔ(瞩)目 突袭(xí) 宏( hónɡ)图 huì(绘)色 淋漓( lín lí)尽致 浩hàn(瀚)无际 波lán(澜)起伏 踌躇( chóu chú)满志 二、课中学习(精讲点拨与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学习《“蛟龙”探海》一文,完成寓意提案。 亲爱的社会各界人士: 为进一步弘扬我国的海洋探索文化,提升大众对“蛟龙号”的认知,海洋研究所面向全社会征集“蛟龙号”的寓意提案。具体要求如下: ①寓意需结合《“蛟龙”探海》一文的文本内容。 ②能够体现“蛟龙号”对我国科技进步、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意义。 ③语言表达简洁精炼,逻辑清晰,字数在80字左右。 期待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挖掘“蛟龙号”背后的深刻内涵。 海洋研究所 2025年6月13日 任务一:速览课文·梳理深潜图谱(指向目标1) 1.圈画出文中对划分层次起关键作用的语句,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并为每个层次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温馨提示:可以参考《太空一日》小标题的拟法) 层次 关键语句 主要内容 小标题 第一部分(1-4段) ①古往今来...... ②蓦然,定格于...... 讲述人类对海洋的向往 海洋探索之问 第二部分(5-10段) ①公元2012年6月24日清晨...... ②对了!...... ③中国“蛟龙”来了...... “蛟龙号”进行深潜海 “蛟龙”出征 第三部分(11-20段) ①这一天...... ②而这时候...... “蛟龙”探海过程及海空“对话” 上九天揽月, 下五洋捉鳖 第四部分(21段) ①好啊!...... ②无不为这伟大的壮举感到骄傲和自豪! 彰显民族探索精神,抒发自豪之情 海空连心, 探索不止 2.细读文本,思考“蛟龙号”获得举国关注、世界瞩目的原因。 (温馨提示:从命名、时间、地点、技术、难度、意义等角度回答) 预设——— 特殊的命名:“蛟龙”入海,走向深蓝。 特殊的时间:2012年6月24日,海天连心。 特殊的地点:马里亚纳海沟,中国人来了。 特殊的深度:下潜至7000米,具备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潜水器技0术先进。 特殊的意义:深潜奇迹,中国壮举。 第二课时 任务二:深潜文本,解密“蛟龙”之魄(指向目标2) 1.“蛟龙”画像———感知形象与力量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蛟龙号”潜水器本身(外形、状态、动作、语言)的关键语句。梳理“蛟龙号”的外形特征、性能特点和精神气质。 小结:“蛟龙号”不仅是冰冷的机器,更是威严庄重、可靠沉稳、有着勇于探索精神的“钢铁蛟龙”,是国家实力与民族精神的象征。 2.“破浪之路”———体悟挑战与艰辛 蛟龙需经风雨洗礼,历劫难无数,方能蜕变飞升,化而为龙。那么这艘深潜器在十年间的蜕变又有赖于什么呢?结合助读资料和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与思考。 助读资料1 2002年,“蛟龙”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正式立项,成为通信声学系统国家“863”重大专项。 2007年8月底,7000米载人潜水器总装完成。 2009年,蛟龙”出海,在中国南海完成1000米级海上试验。 2010年,在中国南海完成3000米级的海上试验,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2011年7月,在东太平洋国际海域开展下潜试验,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标志着中国深海载人技术已跨入国际第一梯队,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冲击深潜7000米的深海。 助读资料2———马里亚纳海沟这1103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