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深度理解“和”的文化内涵,明晰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多元意义。 2.体会“和”在日常生活、社会关系及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增强和谐共处意识。 3.能够运用“和”的理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班级和谐,提升沟通与协调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用“和”的理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班级和谐,提升沟通与协调能力。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昨天我们班发生了一件事:天气炎热,有两位同学因为教室空调的风向问题发生了争执,继而引发了争吵。如果你们是老师,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二.导入课题: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不错的解决方案,仔细分析这些方案,我们会发现,大家的解决方案是有着相似之处的。(引导学生明确:都体现了“和为贵”的理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深入探究“和”的奥秘。 任务一:探“和”之 义 过渡:中国文化向来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从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命名,到商人们常说的“和气生财”,再到贺人新婚时的“和和美美”“琴瑟谐和”,“和”无处不在。那“和”究竟有着怎样的含义呢? 活动1:观起源,猜本义。 播放关于“和”字起源的视频,学生认真观看,猜一猜“和”字最初的含义。(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综合大家的发言,“和”最初指的是音律和谐,就像美妙的音乐,不同音符相互配合,奏出和谐动听的旋律。 活动2:析材料,探内涵。 (1)结合课本第131页《尚书》和《礼记》中关于“和”的论述资料(PPT展示相关译文),探究“和”字除了音律和谐之外,还具有哪些内涵,试着用一两个关键词语概括。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后,指名回答。 教师总结明确:“和”还包含和睦、平和、和顺等意。 (2)思考:“和”是不是就意味着要和对方完全相同、保持一致呢? 活动3:悟经典,明深意。 (1)结合课本第130页的资料和译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理解“和而不同”的含义,进一步探究“和”的内涵。 小组讨论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明确:“和”还有包容、融合的意思。 (2)思考:在我们的生活、历史或文化中,有哪些体现“和而不同”的例子呢?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引导。 任务二:寻“和”之 用 过渡:从古至今,以和为贵的故事数不胜数,这些故事都向我们展示了“和”的巨大价值。 活动1:读故事,悟意义。 学生默读课本第132页《“六尺巷”的故事》,思考“和”的社 会意义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指正。 活动2:品故事,得启示。 出示系列关于“和”的故事,学生自由阅读思考,然后说说从这些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明确:“和”能让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和平。 思考:刚才我们希望两个发生矛盾的同学以和为贵的意义是什么呢?你还知道哪些“和为贵”的例子呢?说一说它体现的社会意义。 学生自由回答,集体进行点评。 任务三:践“和”之 行 过渡:理解了“和”的内涵与价值,我们更要将其运用到实际行动中,为构建和谐的社会和美好的生活贡献力量。 活动1:模拟对话,促和谐。 为了班级的团结和谐,班级举行了“以和为贵,和谐相处”的主题班会,小语同学在班会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发生矛盾时妥协退让,就能实现以和为贵。对此,你怎么看?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指名发言。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明确:以和为贵是在坚守原则的基础上,用包容的心态理性沟通。 活动2:共拟规则,护和谐。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的意见难免会存在分歧。需要拟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更好地维护班级的团结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