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72888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课件(共64张PPT)

日期:2025-10-0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1251584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地表,PPT,64张,教学课件,力量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问题 材料 对庐山的险峻,毛泽东有诗赞道:“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位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山体拔地而起,四周陡立。在海拔1100米左右,却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并建有一座城镇(牯岭镇)。 是什么力量让庐山“飞峙”于这江环湖绕的平原? 险峻的庐山上为什么会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 图2.1 庐山与鄱阳湖航拍照片 态 力 塑 地 形 造 表 的 量 区域认知 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地理实践力 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人地协调观 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综合思维 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基础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核心素养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 地势陡峭的庐山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河汊纵横的珠江三角洲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地质作用 变质作用 能量来源的不同 一、内力作用 目录 CONTENTS 二、外力作用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学习目录 1 内力作用 变质作用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一)内力作用概述 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青藏高原每年仍在上升,高原抬升,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缓慢 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 基拉韦厄火山时常喷发,涌出的大量岩浆使岛屿面积不断扩大。 (一)内力作用概述 案例分析:内力作用的特点 思考:分析上述材料,内力作用有何特点? 大约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当时它的年平均上升速度只有0.05厘米;尽管抬升速度缓慢,喜马拉雅山最终还是成为世界最高大的山脉之一。 基拉韦厄火山位于北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岛上。涌出的大量岩浆使岛屿面积不断扩大。 (二)地壳运动 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根据方向和性质划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岩层受到挤压 岩层被拉伸 (1)水平运动 : 造成岩层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岩层受到挤压形成褶皱山脉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岩层被拉伸形成裂谷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 (二)地壳运动 (二)地壳运动 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根据方向和性质划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1)水平运动 : 造成岩层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2)垂直运动 : 造成岩层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抬升/隆起 下降/凹陷 (二)地壳运动 (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 ) 运动状态中,判断依据: (1)公元79-15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 ) 运动中,判断依据: (3)那不勒斯湾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哪些特征? 那不勒斯湾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变化 说明地壳运动具有垂直方向的运动,具有长期性、循环往复的特征。 石柱有被海水长期浸泡和海生动物钻孔的痕迹。 底部被火山灰覆盖的部分看不见了。 下降 上升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 对地形的影响 举例 相互关系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台湾海峡、华山、泰山 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大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