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73686

3 山水新声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9-20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213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山水,新声,教案,格式
  • cover
《山水新声》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美版 授课类型 欣赏·评述艺术实践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山水新声》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此前学生有美术基础铺垫,本课引导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绘画。教材版面丰富,含作品图、步骤图等,设置思考与实践活动,助于学生理解山水画特点技法,引导创新创作。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处于过渡阶段,好奇且有观察力、想象力,有一定造型与审美素养,但对山水画了解少。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为主。部分学生需提升造型与笔墨运用能力。教学应侧重培养欣赏评述能力,用直观教学法激发兴趣,通过实践提高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感受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和时代性,理解其中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 2. 辨析不同山水画风格的差异和特点,提高对山水画的审美鉴赏力。 艺术表现 1. 尝试运用新的绘画材料和技法表现山水意境,提升创意表达能力。 2. 运用多种形式表达个人对山水画的理解和感受,展现个人风格。 创意实践 1. 运用想象力,尝试将传统山水画与现代元素结合,创造新的山水画作品。 2. 探索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个性化创作。 文化理解 1.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其在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2. 探究山水画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山水画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明确其在中国绘画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 2. 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笔墨的运用、构图的方法等,并通过实践练习巩固。 3. 学会欣赏和分析优秀的山水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难点 1. 深入理解山水画的文化内涵,并将个人对山水的感受融入作品创作。 2. 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山水画创作。 3. 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山水画创作项目,展现团队的创意和合作能力。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山水画创作材料、毛笔、颜料、国画专用纸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情境导入 (1) 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描绘情境:“同学们,想象一下,你置身于一片宁静悠远的山水之间,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这样的景致是否让你心旷神怡?”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画面。 (2) 接着说:“今天,我们将踏上一场特别的艺术之旅,通过两幅《鹊华秋色图》的对比欣赏,感受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探索山水画的‘新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3) 介绍即将欣赏的作品,提及元代大家赵孟頫的笔墨世界,以及当代艺术家徐冰如何用废旧物品重塑经典,让古老的山水焕发新生。 (4) 展示相关的山水风景图片,增强学生对情境的直观感受。 (5) 提问学生是否有过类似置身山水间的经历,分享感受,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绪。 (6) 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探索山水画在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形式下的新表达。 (7) 引导学生思考山水画可能存在的不同表现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8) 自然地引入课题,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1. 闭上眼睛,跟随教师的描述想象山水画面。 2. 倾听教师的介绍,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3. 观看山水风景图片,感受山水之美。 4. 分享自己置身山水间的经历和感受。 评价任务 兴趣激发: 情境感受: 参与分享: 设计意图 通过生动的情境描绘和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为后续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欣赏作品,探究新知 活动一:初识经典 作品展示与观察引导 (1) 教师展示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说:“同学们,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注意画面的构图、色彩运用及笔触特点。” (2) 提醒学生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比如画面的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