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73691

2 祖辈手艺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9-23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233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祖辈,手艺,教案,格式
  • cover
《祖辈手艺》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美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祖辈手艺》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以香囊为载体,展示传统手工艺魅力。教材通过介绍香囊起源、历史意义、制作工艺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提升审美和动手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一定美术基础,但对传统手工艺了解较少。他们在身心发展上更具创造力和想象力,但在制作过程中可能缺乏耐心和细心。学习困难在于掌握香囊制作细节和创意设计。可通过演示、实践指导来突破。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学生能了解香囊起源、历史意义及传统文化作用。 2. 掌握制作香囊基本步骤,提高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创意实践 1. 通过多种活动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结合,创新香囊设计。 文化理解 1.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培养民族自豪感。 2. 让学生感受手工制作乐趣,体会祖辈手艺的精湛与独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香囊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了解香囊的寓意和佩戴方式。 3. 体会香囊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难点 1. 处理香囊制作过程中的细节。 2. 进行香囊的创意设计。 3. 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完美结合。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香囊实物、制作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1) 教师展示小巧的香囊实物,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这个既可以作为装饰物,又能散发出怡人的香味的香囊。大家想一想,端午节为什么会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呢?”引发学生对香囊习俗的好奇。 (2) 进一步提问:“那你们知道香囊的形制、材质、工艺都有哪些特色吗?”引导学生关注香囊的外在特点。 (3) 教师描述香囊的外观特点,如“香囊有着别具匠心的造型、优雅别致的纹饰、端庄大气的配色”,让学生对香囊有更直观的感受。 (4)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传统香囊的魅力,传承其技艺,发扬其文化内涵。”明确学习目标。 (5) 结合生活实际,询问学生是否在生活中见过香囊,在哪里见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拉近与香囊的距离。 (6) 展示一些不同造型、纹饰的香囊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对这些香囊的第一印象。 (7) 讲述一些与香囊有关的小故事,如古代文人雅士佩戴香囊以显示高雅情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8)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香囊可能蕴含的寓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观察香囊实物和图片。 2.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3.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到香囊的经历。 4.猜测香囊的寓意。 评价任务 问题参与度: 观察细致度: 分享积极性: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香囊实物和图片,提出问题,讲述故事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讲授新知,引导探究 介绍唐代鎏金银香囊 (1) 教师展示唐代鎏金银香囊的图片或实物模型,介绍其基本信息:“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个唐代鎏金银香囊,它非常精致小巧,口径仅有4.8厘米。”让学生对其大小有直观认识。 (2) 讲解香囊的结构:“它由两个半球组成,有子母扣可以扣合。下半球内装有两个同心圆机环和一个盛放香料的香盂。”并通过简单的示意图或动画展示机环和香盂的位置。 (3) 解释香囊的工作原理:“使用时,由于香盂本身的重力作用和两个同心圆机环的机械平衡,无论香囊如何滚动,里面的香料都不会倾撒。”用简单的实验或比喻帮助学生理解。 (4) 引导学生观察香囊外壁的纹饰:“大家看,香囊外壁还有细致华丽的镂空花鸟纹饰,显得轻盈灵动,极具装饰美感。”让学生感受纹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