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基础巩固练 评价一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 跨学科 语文 古书记载:“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螺蚌泛指有贝壳的软体动物)。读材料,完成1~3题: 1.据文推测,该地( ) A.地形平坦 B.极度干旱 C.人口众多 D.古为水域 2.造成文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人类活动 C.海平面上升 D.大陆漂移 3.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文中最相近的是( ) A.两大洲古老地层大致相同 B.非洲热带草原动物迁徙 C.中国三沙市永兴岛修建机场 D.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评价二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 下图为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4.中龙是生活在约3亿年前的淡水生物,它们的化石却远隔重洋,推测可能发生了( ) A.动物迁徙 B.大陆漂移 C.降水变化 D.气温变化 5.据图可知,为以上推测提供地理事实证据的是( ) ①两大陆的古老地层存在相似性 ②两大陆的动植物化石基本相同 ③两大陆的轮廓形状基本吻合 ④地球表层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评价三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构造学说 火山喷发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也会带来肥沃的土壤和矿产等。如图为世界主要火山和地震带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我国所处的火山、地震带是( ) A.环非洲火山、地震带 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C.环印度洋火山、地震带 D.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7.火山主要分布在( ) A.大洲的内部 B.板块交界地带 C.板块的内部 D.所有大洋边界 8.火山喷发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 ) A.有害无利 B.有利无害 C.有害有利 D.没有影响 能力提升练 地理实践力 某学校利用盛满水的盆、海绵纸、吸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表层运动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将吸管插入水中朝盆底吹气时,大量气泡出现在海绵纸交界处。结合图,完成9~10题: 9.图示实验模拟的地理现象最有可能是( ) A.火山、地震 B.海冰消融 C.水土流失 D.动物迁徙 10.目前,能合理解释该模拟实验现象的理论是( ) A.日心说 B.风成说 C.板块构造学说 D.盖天说 11.下列是西藏墨脱县的小兴考察(以下称“我”)记录的部分地理现象,但他未作出解释。请你参考局部地区板块示意图,完成笔记内容的解释: (1)“我”的家乡墨脱县的经纬度是 ,它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 (2)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高海拔地区,“我”发现了当地有远古海洋生物的化石,由此可推断这里曾经是 (海洋或陆地)。 (3)在阿尔卑斯山脉考察时,“我”发现此山脉的岩石有很多被挤压而成的褶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受 板块与 板块碰撞挤压。 (4)在红海,“我”运用现代科技测量了红海的宽度,并与100年前的数据进行了比较。请你推测红海面积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 并用板块构造学说作出合理解释。 实践作业 从网上搜集近几年我国发生的一些地震,对照中国地形图,说出这些地震发生地主要集中在哪里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基础巩固练 评价一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 跨学科 语文 古书记载:“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螺蚌泛指有贝壳的软体动物)。读材料,完成1~3题: 1.据文推测,该地(D) A.地形平坦 B.极度干旱 C.人口众多 D.古为水域 2.造成文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A.地壳运动 B.人类活动 C.海平面上升 D.大陆漂移 3.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文中最相近的是(D) A.两大洲古老地层大致相同 B.非洲热带草原动物迁徙 C.中国三沙市永兴岛修建机场 D.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评价二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