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77579

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11课 互联网服务应用广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9-20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239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义务教育,11课,教案,应用,服务,互联网
  • cover
《互联网服务应用广》教案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全一册 共1课时 教材 部编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部编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便捷的互联网服务》第11课。重点介绍互联网服务与协议以及万维网的特点。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互联网运行机制,为利用互联网资源打基础,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对互联网有初步认识和使用经验,但对互联网服务原理和万维网工作方式了解不足。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但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较弱。学习时可能难以理解互联网服务协议和万维网工作原理等抽象概念。教学中需结合实例、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课时教学目标 信息意识 1. 了解并识别典型的互联网服务及其应用现状,认识到互联网服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感受万维网的发展创新,培养对信息技术发展的关注度。 计算思维 1. 理解互联网服务背后的原理,如协议的作用、万维网的工作方式等。 2. 能够运用计算思维分析和解决与互联网服务相关的问题。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1. 学会使用不同的方式获取和利用互联网服务,如使用客户端软件和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 2. 能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信息社会责任 1. 在使用互联网服务过程中,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2. 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典型的互联网服务介绍及其应用现状。 2. 万维网的基本要素及其优势。 3. 互联网服务协议的作用。 难点 1. 理解万维网的工作原理及其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 2. 掌握不同互联网服务协议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运用计算思维分析和解决与互联网服务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演示讲解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 具备上网条件的信息科技实验室、多媒体课件、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聊天软件、万维网发展历史视频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引导交流 (1) 教师微笑着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里,你们都是通过什么方式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系的呀?”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营造轻松的交流氛围。 (2) 当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追问:“那有没有同学使用过电子邮件或者聊天软件来联系呢?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使用感受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互联网服务在沟通中的应用。 (3) 教师展示一张包含多种互联网服务图标的图片,如电子邮件、社交软件、在线购物等图标,同时说道:“大家看这张图片,上面这些图标代表着各种各样的互联网服务,它们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小助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今天,我们就来一场‘互联网服务大探秘’,一起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 教师播放一段简短的互联网服务在生活中应用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人们使用互联网服务进行学习、工作、娱乐等场景,播放结束后提问:“视频里都出现了哪些互联网服务呀?这些服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5)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使用过的互联网服务及其体验,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巡视,倾听学生的观点,并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6) 当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分享,同时对学生提到的互联网服务进行简单分类和介绍,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7) 教师再次强调互联网服务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提问:“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些互联网服务是如何运行的呢?它们背后有哪些奥秘呢?”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互联网服务应用广。 (8)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本节课的课题《互联网服务应用广》,并简要说明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