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除得尽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能够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经历探索循环小数的过程,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求循环小数取近似值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循环小数的特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其简便记法。 教学难点:发现除法计算中余数和商的循环关系,理解循环小数的形成原因;用 “四舍五入” 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竖式计算练习纸、小组探究任务单、循环小数示例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思考(约 7 分钟) 1.趣味情境:播放 “动物爬行比赛” 视频片段(如蜘蛛和蜗牛爬行),提问:“视频中蜘蛛和蜗牛在比赛爬行,你能通过计算判断它们的速度吗?” 2.复习旧知:出示两道除法竖式计算:19÷20、15.6÷3,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计算结果的特点(都能除尽,商是有限小数)。 3.引出问题:“如果遇到除不尽的情况,商又会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 除得尽吗?”(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兴趣,复习有限小数为后续对比铺垫,自然引出课题。) (二)新知探索,合作探究(约 25 分钟) 1.探究 “除不尽” 的特点 (1)呈现信息:“蜘蛛 3 分钟爬行 73 米,蜗牛 11 分钟爬行 9.4 米”,提问:“它们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2)自主计算: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73÷3 和 9.4÷11,教师巡视,关注学生是否发现商和余数的规律。 (3)小组讨论:完成计算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记录在任务单上): ①这两道题的商能除尽吗? ②余数有什么特点?商的小数部分有什么特点? 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重复的现象? (4)汇报交流:各小组分享发现,教师引导总结:73÷3 的余数不断重复出现 1,商的小数部分不断重复出现 3;9.4÷11 的余数交替出现 6 和 5,商的小数部分交替出现 5 和 4。 2.认识循环小数 (1)概念引入:教师结合学生的发现,揭示:“像 24.333…、0.85454… 这样,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循环节:强调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 是循环节,如 24.333… 的循环节是 3,0.85454… 的循环节是 54。 (3)简便记法:讲解循环小数的简写方式 ——— 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在首位和末位数字上方各记一个圆点。例如:24.333… 写作24.,0.85454… 写作0.8,让学生尝试书写并读一读。 3.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1)出示问题:“根据需要,如何将 24.333… 和 0.85454… 保留两位小数?” (2)自主尝试:学生回忆 “四舍五入” 法,独立完成取近似值,小组内核对方法。总结方法:引导学生发现 “看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若大于或等于 5 则进 1,否则舍去”,如 24.333…≈24.33,0.85454…≈0.85。 4.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1)计算对比:让学生计算 1÷2、1÷3、1÷5、1÷7,观察商的小数部分位数。 (2)分类总结: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位数有限的小数(如 0.5、0.2)。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位数无限的小数(如 0.333…、0.142857…),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的一种。 (三)巩固训练,分层提升(约 15 分钟) 1.基础练习 判断哪些数是循环小数:0.666…、0.999、1.48383…、4.2525,让学生说明理由。 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2.555…、0.3737…、3.1415926…(非循环),强化循环节的识别。 2.解决问题 速度计算:“飞鱼 196÷3、章鱼 131÷5、鲨鱼 241÷6,它们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哪些是循环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结合 PPT 巩固训练第 1 题) 实际应用:“猎豹速度 100 千米 / 时,平均每分钟跑多少千米?(保留两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