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84099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测试卷(含解析)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10-02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1374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文化,第三,必修,统编,思想政治,高中
  • cover
第三单元综合评价 一、 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 右面漫画《变与不变》所反映的现象是:变的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变的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陋习。从文化的角度看,造成这一现象的依据是(  )              A. 文化塑造人,落后的文化会阻碍经济发展 B. 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C.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D.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变与不变 2. [2024南通模拟]2023年年底至2024年年初热播的剧集《繁花》受到广大观众喜爱,收视成绩亮眼。这部由茅盾文学奖获奖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成为现象级作品,既让人们见识到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视剧的强大感召力,也带动了取景地上海的文旅消费。由此可见(  ) A. 文学作品是影视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根源 B. 我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向标准化、均等化 C. 影视改编强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视表达和传播 D.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凸显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3. [2024南京二模]从国潮IP来看,北有故宫,西有敦煌;从创意故事来看,森严的帝王行宫会在宫猫的代言下萌态“出圈”,六朝古都在不倒翁小姐姐抿笑牵手中穿越再现;从产品类别来说,可谓衣食住行样样精通……国潮正在全球化语境下和现代化产业竞争中潮涌不息,并奔向更宽广的世界舞台,成为全人类共情中华文明的纽带。由此可见,国潮(  ) A. 获得新的生命力,取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互相成就 B. 只有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地融入大众生活 C. 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创新,塑造了中国气派 D. 实现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4. [2024徐州期末]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央大厅内,“中华福树”、剪纸、风筝、宫灯相映成辉,玉雕、织绣、竹编木雕等工艺精品精美绝伦;行云流水的古琴演奏、华丽婉转的昆曲唱腔、独具神韵的京剧表演意趣盎然。这些展示(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扩大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③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④促进了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2024扬州期末]2023年12月,“中国故事”系列讲座之“匈牙利摄影家眼中的中国”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成功举办。匈牙利摄影家们用镜头记录下了中国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非遗艺术,生动地讲述了中国故事。材料体现了(  ) A. 通过文化交流,促进欧洲国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B. 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C. 文化创作要立足人民立场,坚持市场化创作导向 D. 文化创新要坚持“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6. [2024南通如皋适应性考试]一瓷跨千年,文明越山海。舞蹈《瓷影》以青白瓷为视觉出发点,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展现青白瓷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旋转”是舞段的点睛动作,是以制瓷拉坯为动作灵感来源。舞者在转盘上旋转,模拟瓷器成型的动态。演出服装在色彩上着墨,提取“青”“白”这两种传统“正色”,展现出大繁若简的东方美学。《瓷影》的成功在于(  ) A. 以新的艺术形式投射源远流长的瓷器文化 B.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传统文化渲染底色 C. 让中国元素在更深的立意上实现国际表达 D. 立足我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 7. [2024扬州学业考模拟]融媒体文化栏目《根脉中华》面向港澳台受众,以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主线,于润物无声中增进港澳台同胞对于中华文化的体认与热爱。这体现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是(  ) A. 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B.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 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 正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8. [2024淮安期中·改编]淮扬菜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