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二)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古代数学问题. 2.能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生活中与梯子、折叠有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方程思想的运用. [新知探究] [任务一 探究古代数学问题] 例1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选自《九章算术》) 题目大意: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丈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沿垂直拉向岸边,那么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这个水池的水深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 [即时测评] 1.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在他的著作《算法统宗》中写了一首计算秋千绳索长度的词《西江月》:“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送行二步恰竿齐,五尺板高离地…”翻译成现代文为:如图,秋千OA静止的时候,踏板离地高一尺(AC=1尺),将它往前推进两步(EB=10尺),此时踏板升高离地五尺(BD=5尺),求秋千绳索(OA或OB)的长度. [任务二 探究利用“勾股定理模型”解实际问题] 例2如图,某单向隧道的截面是一个半径为4.2 m的半圆形,一辆高3.6 m、宽3 m的卡车能通过该隧道吗 问题1:请你能根据你对这个题的理解,画出卡车从隧道正中间通过时的示意图. 学生:通过交流、合作画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 问题2:根据题意 你所画出的示意图中,各线段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学生:由题意可知:车宽AB=3m,车高BC=4.2m. 问题3:需要求什么?如何判断卡车能不能通过该隧道. 学生:需要计算OC的长度,若OC的长度小于半径,卡车能通过,否则,卡车不能通过. 问题4:那如何计算OC的长度? 学生:可以利用勾股定理:= + ,计算. [即时测评] 1.一辆装满货物,宽为2.4米的卡车,欲通过如图所示的隧道,则卡车的外形高必须低于( ) A.4.1米 B.4.0米 C.3.9米 D.3.8米 2.如图所示,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m,顶端距离地面2.4m.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2m,那么小巷的宽度为( ) A.0.7m B.1.5m C.2.2m D.2.4m 3.如图所示,梯子AB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A到墙根O的距离为24m,梯子的底端B到墙根O的距离为7m,一不小心梯子顶端A下滑了4米到C,底端B滑动到D,那么BD的长是 m. 4.春秋季节筑城广场放风筝已经成为贵阳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某校八年级的两位同学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想要测得风筝的垂直高度CE,他们进行了如下操作:①测得水平距离BD的长为5米;②根据手中剩余线的长度计算出风等线BC的长为13米;③牵线放风筝的小明的身高为1.5米. (1)求风筝的垂直高度CE; (2)如果小明想让风筝沿CD方向下降2米,则他应该往回收线多少米? [当堂达标] 1.如图,已知钓鱼竿AC的长为10m,露在水面上的鱼线BC长为6m,某钓鱼者想看看鱼钩上的情况,把鱼竿AC转动到AC'的位置,此时露在水面上的鱼线B'C'为8m,则BB'的长为( ) A.1m B.2m C.3m D.4m 2.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个“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题意是:一根竹子原高1丈(1丈=10尺),中部有一处折断,竹稍触地面处离竹根4尺,试问折断处离地面多高?则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 ) A.4.55尺 B.5.45尺 C.4.2尺 D.5.8尺 3.国庆假期中,小华与同学去玩探宝游戏,按照探宝图,他们从门口A处出发先往东走8km,又往北走2km,遇到障碍后又往西走3km,再向北走到6km处往东拐,仅走了1km,就找到了宝藏,则门口A到藏宝点B的直线距离是 . 4.《增删算法统宗》中记载:今有门厅一座,不知门广高低,长午横进使归室,争奈门狭四尺,随即竖竿过去,亦长二尺无疑,两隅斜去恰方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