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国成立了》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新中国成立了》是岭南版一年级上册的开篇内容,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教材围绕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这一重大历史时刻,以天安门为切入点,通过介绍天安门的历史背景、开国大典油画以及国旗国徽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这些内容为后续美术创作和爱国主义教育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天真烂漫、好奇心强,但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在生活中可能对国庆、天安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国旗国徽的深刻内涵了解甚少。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难以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和美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教师可通过生动的故事、直观的图片和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够感受开国大典油画中所展现的庄严、热烈氛围,体会画面的色彩美和构图美。 2. 观察国旗国徽的形状、色彩和图案,感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艺术表现 1. 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描绘开国大典的场景或国旗国徽的形象。 2. 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创作一幅以“新中国成立”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创意实践 1. 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添加自己独特的元素和情节。 2. 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一幅大型的主题创作。 文化理解 1. 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 认识国旗国徽是国家的象征,尊重和爱护国旗国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 认识国旗国徽的形状、色彩和图案,理解其象征意义。 3. 感受开国大典油画的艺术魅力,学习用美术形式表现这一主题。 难点 1. 体会开国大典油画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历史价值。 2. 用美术作品准确表现新中国成立这一庄严而宏大的主题。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开国大典相关图片、视频,国旗国徽模型,绘画工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 (1) 播放一段国庆阅兵的视频,视频中展示天安门广场上整齐的方阵、威武的军人和绚丽的烟花,营造出热烈、庄严的氛围。 (2)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们知道这是在庆祝什么重要的日子吗?”引导学生回答出是国庆节。 (3) 接着问:“那你们知道国庆节是哪一天吗?”让学生回答10月1日。 (4) 进一步引导:“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伟大的历史时刻。” (5) 展示天安门的图片,介绍天安门不仅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也是无数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6) 讲述天安门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它是新中国政治生活的焦点,无数重要活动和庆典在此举行。 (7) 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去过天安门?或者在电视上看到过天安门,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感受吗?” (8)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 1. 观看国庆阅兵视频,感受热烈的氛围。 2. 回答教师的问题,说出国庆节的日期。 3. 倾听教师对天安门的介绍。 4. 分享自己对天安门的印象和感受。 评价任务 参与度: 回答准确性: 表达流畅度: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国庆阅兵视频和展示天安门图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地引入新课,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欣赏与讲解 活动一:欣赏开国大典油画 引导观察 (1) 展示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2) 提问学生:“同学们,在这幅画中,你们首先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关注画面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