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86331

第14课 星空的故事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1-10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209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4课,空的,故事,教案,格式
  • cover
《星空的故事》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星空的故事》是岭南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此课以星空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星空知识和文化。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创作能力,激发对星空的好奇与热爱,为后续美术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天真好奇,对星空充满幻想,但美术基础薄弱。他们有丰富生活经验,能感知星空美,却难精准表达。在学习中,造型和色彩运用是难点。教学中,需用生动方式引导,多鼓励,增强自信,克服困难。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敏锐感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形状和颜色特征,提升对星空色彩与形态的审美能力。 2. 感受星空的神秘与美丽,培养对自然美的敏锐洞察力。 艺术表现 1. 熟练运用绘画工具,准确描绘八大行星的外观,展现星空场景。 2. 用超轻黏土等材料,巧妙制作独特星球,锻炼造型能力。 创意实践 1. 结合音乐,大胆想象,创新模仿地球与月亮的自转和公转游戏。 2. 发挥创意,为自己的星球作品赋予独特故事和意义。 文化理解 1. 初步了解甲骨文“天”字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2. 知晓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基本知识,拓宽宇宙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清晰观察并准确描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形状和颜色特征。 2. 熟练掌握用绘画和黏土制作的方法表现星空元素。 3. 深刻理解甲骨文“天”字的字形特征和文化含义。 难点 1.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八大行星的独特之处和星空的神秘氛围。 2. 巧妙运用身边材料,制作出富有创意的星球作品。 3. 在游戏中准确模仿地球与月亮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太阳系八大行星图片、超轻黏土、绘画工具、音乐素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甲骨文“天”字导入 (1) 展示甲骨文“天”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字形,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个字,它像什么呀?” (2) 讲解“天”字在古代的含义,与天空、宇宙相关,引发学生对天空的好奇。 (3) 让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自己心中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4) 引导学生思考天空中最神秘的地方———星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星空的故事》。 (5) 播放一段关于星空的视频,如璀璨的星空、流星划过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星空的美丽和神秘。 (6) 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看到星空的感受,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词语描述。 (7) 分享一些关于星空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营造神秘的氛围。 (8) 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星空的魅力和无尽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观察甲骨文“天”字,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2. 观看星空视频,感受星空的美丽。 3. 分享自己看到星空的感受。 4. 倾听星空神话故事,沉浸在神秘氛围中。 评价任务 观察认真: 表达清晰: 兴趣浓厚: 设计意图 通过甲骨文“天”字导入,引发学生对天空和星空的好奇,结合视频和故事,营造神秘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知识讲解 太阳系八大行星介绍 (1) 展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图片,按顺序介绍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详细描述每个行星的形状,如球形,大小对比等。 (3) 介绍行星的颜色,如水星灰色、金星黄色等。 (4) 讲解行星的一些特征,如地球有生命、火星是红色星球等。 (5)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哪个行星的颜色最特别?”“哪个行星最大?”等。 (6)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八大行星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 (7)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8) 再次强调八大行星的重要特征,加深学生的记忆。 1. 观察八大行星图片,了解其形状和颜色。 2. 参与讨论,总结行星的特点。 3. 代表小组发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