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86694

第五单元 草原牧歌 欣赏 草原夜色美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1-18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217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草原,第五,单元,牧歌,欣赏,夜色
  • cover
《草原夜色美》教案 学科 音乐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欣赏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草原夜色美》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草原牧歌》的欣赏内容,具有浓郁蒙古族民歌风。其歌词真挚、曲调优美、意境悠远,能让学生感受草原夜景与牧民幸福生活,在单元中助力学生深入体会草原音乐文化。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入中学,内心丰富、好奇心强,保留小学时的天真。他们不再只关注事物表面,更注重分析与主观体会,很多问题有自己见解。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但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兴趣不足,需教师激发兴趣,引导他们感受音乐魅力。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准确感受歌曲中速、甜美、悠扬的情绪,体会歌曲营造的意境。 2. 提升对音乐情绪和意境的感知能力,增强对音乐的敏感度。 艺术表现 1. 能够准确鉴赏作品的旋律特点,通过哼唱主题展现对音乐的理解。 2. 学会用合适的声音和情感演唱歌曲,提升音乐表现力。 创意实践 1. 能用肢体语言或乐器为歌曲伴奏,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尝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音乐表现,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文化理解 1. 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特色,培养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2. 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对祖国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感受歌曲中速、甜美、悠扬的情绪和意境。 2. 鉴赏作品的旋律特点,能哼唱歌曲主题。 3. 能用肢体语言或乐器为歌曲伴奏,表现音乐。 难点 1. 深刻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用恰当方式表现出来。 2. 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在哼唱和表演中体现出来。 3. 发挥创意,用独特的肢体语言或乐器伴奏为歌曲增添特色。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情导入 引导交流 (1) 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亲切地说:“同学们,大家平时都喜欢去哪里旅游呀?可以和老师还有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的旅游经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营造轻松的交流氛围。 (2) 当学生回答后,教师认真倾听,给予回应和肯定,如“你去的地方听起来很不错,那里一定有很多美丽的风景”。 (3) 接着教师继续提问:“那你们有去过大草原吗?”引导学生回忆或想象草原的样子。 (4) 对于回答去过草原的学生,教师进一步询问:“能和大家说说你们对大草原的感受吗?是草原的广阔让你震撼,还是那里的蓝天白云让你陶醉?” (5) 若学生回答没去过,教师可以描述一下草原的美景:“大草原可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地,成群的牛羊,还有热情好客的牧民。”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向往。 (6) 然后教师说:“今天呀,老师要带大家通过一首歌曲去感受草原的另一种美,那就是草原的夜色美。”同时在黑板上书写板书《草原夜色美》。 (7) 教师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学生,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歌曲,看看草原的夜晚究竟有多美。” (8)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草原夜晚的视频片段,配上轻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草原夜色的氛围。 1. 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关于旅游的问题。 2. 分享自己对大草原的感受或想象。 3. 认真观看黑板上老师书写的歌名。 4. 观看草原夜晚的视频片段,感受氛围。 评价任务 参与度: 表达清晰: 想象丰富: 设计意图 以旅游话题为切入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通过交流对草原的感受,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自然地导入新课,让学生对即将欣赏的歌曲充满期待。 师生互动,感受歌曲 初次聆听 (1) 教师打开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草原夜色美》,并对学生说:“同学们,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聆听这首歌曲,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