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86857

4.3海—气相互作用(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2019)

日期:2025-11-2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7908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二,教版,必修,选择性,地理,学期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海—气相互作用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DO)是描述北太平洋海温变化的重要指数。其数值为正,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维持;数值为负,会形成拉尼娜现象。如图示意我国长江梅雨长期趋势与北太平洋多年PDO趋势的逐年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后期PDO转为正值后,长江梅雨减少趋势仍然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来自海洋水汽减弱 B.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缩短 C.副热带高压脊北移 D.长江下游地区大气湿度下降 科学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如图)的海冰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海冰的减少与厄尔尼诺现象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大幅度减少的年份(  ) A.赤道太平洋东侧沿岸地区干旱加剧 B.赤道太平洋东西两侧海区温差减小 C.赤道太平洋西侧沿岸地区降水偏多 D.南太平洋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增强 海洋表层水温分布受多方面的影响,水温的局部分布格局影响大气环流,造成局部气压场的变化,进而对生物圈产生影响。如图为印度洋某月份海洋表面水温分布示意图(单位:℃),读图,完成3﹣3题。 3.甲地某季节有明显的上升流,此季节北印度洋海域(  ) ①盛行东北风 ②自西向东航行的船只顺风顺水 ③受副高控制 ④海水流向东北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在热带太平洋东岸(南美大陆西岸)和太平洋西岸(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之间存在着一个纬向大气环流系统,称为“沃克环流”。如图示意“沃克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沃克环流”中大洋东、西两岸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不同的原因是(  ) ①大洋西岸大气受表层暖海水影响大 ②大洋西岸纬度较低,气温高 ③大洋东岸受陆地干冷气流影响大 ④大洋东岸大气受底层冷海水影响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07年8月—2008年6月发生拉尼娜事件,赤道附近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比同期升高。在此冬半年期间,北部湾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却比正常年份同期明显下降。科研人员选取2006年7月和2008年7月(休渔期间)北部湾鱼类生物量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绘制北部湾优势鱼类生物量的分布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科研人员开展鱼类生物量调查,选择7月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 B.正值鱼类产卵期 C.海水温度高 D.人为捕捞干扰少 6.2007年8月﹣2008年6月,北部湾东北部的优势鱼类生物量大增,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西南季风减弱 B.东北季风增强 C.海水水温升高 D.鱼类产卵期提前 北极地区(如图)的海冰密集度(单位面积海洋中海冰的占比)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和入海径流等因素的影响。北极上空的低云通过调节辐射和湍流热交换,对海冰的生消起重要作用。据此完成7﹣8题。 7.与波弗特海相比,冬季巴伦支海海冰密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入海径流较多 B.极地东风较弱 C.受洋流影响较大 D.受陆地影响较小 8.当上空低云增多时,北极地区(  ) A.海冰融化加速 B.海面蒸发减弱 C.大气降水减少 D.海冰面积扩大 秘鲁鲲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中上层海水中(图1),其资源丰度与表层海水温度、风速和海水上涌强度等因素有关。当秘鲁上升流偏弱或过强时,秘鲁鲲资源丰度降低。图2示意2010~2022年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170°W~120°W,5°S=5°N)表层海水温度距平值的逐月变化。据此完成12~13 题。 9.与正常年份相比,2022年1月秘鲁鲲分布海域(  ) A.潮汐减弱 B.暴雨增多 C.信风减弱 D.上升流增强 10.与2016年1月相比,2022年1月秘鲁鲲的分布(  ) A.向北偏移 B.向南偏移 C.更近海岸 D.范围缩小 印度洋偶极是发生在印度洋的一种特殊气象现象,由印度洋不同海域海表温差引起,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