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87805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26785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杂兴,23张,课件,三十一,田园
  • cover
(课件网) 古诗三首 1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田园风光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个部分,每部分各二十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了解作者 默读古诗,边读边思考。   古诗中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情景?有些什么人,分别在干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圈出关键字词。 夜 zhòu yún gòng 昼 耕 耘 供 耕织 学认字 生字生词 供 gòng gòng 供品 口供 gōng 提供 供应 多音字 写一写 写一写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说一说古诗描写的景象。 互动课堂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两句诗描绘了白天农民们在田间除草,夜晚则在家中搓麻线、织布的景象。通过“昼”和“夜”的对比,诗人生动地展现了乡村儿女从早到晚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状态。这种昼夜不息的劳作,不仅体现了农民的勤劳,也反映了古代农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昼:指白天。在诗句中,“昼出”强调了农民在白天的主要活动是“耘田”,即在田间除草。这体现了农民在农忙季节的辛勤劳作。 耘田:指在田间除草,是古代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耘田”,诗人描绘了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场景。 夜:指夜晚。与“昼”相对,“夜绩麻”描绘了农民在夜晚的主要活动,即搓麻线、织布。这体现了农民在夜晚也不停歇,继续进行家庭手工业生产。 各当家: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在诗句中,“村庄儿女各当家”强调了乡村儿女无论男女老少,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体现了农村生活的自给自足和分工明确。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如何理解“学”种瓜中的“学”?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童孙:指年幼的孙子们或孩子们。在诗句中,“童孙”指的是乡村家庭中的小孩子,他们年纪尚幼,还不能真正参与到繁重的农活中。 未解:指不懂得、不理解。在这里,“未解供耕织”指的是孩子们还不懂得如何耕种和织布这些农活。这体现了孩子们年纪小,还不具备劳动能力。 供耕织:指从事耕种和织布等农活,是古代农村家庭的主要生产活动。通过“供耕织”,诗人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日常劳作。 也傍:指也在某个地方或旁边。在这里,“也傍桑阴”指的是孩子们在桑树荫下。这体现了孩子们在田间地头玩耍或模仿大人劳作的场景。 诗人描写“童孙学种瓜”的场景,是为了展现乡村生活的代代相传和浓厚的劳动氛围。通过孩子们的模仿行为,诗人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和自然,还传达了对劳动精神的赞美。这种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以及劳动精神的传承。 主题概括 本诗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乡村儿童的赞扬之情。 儿女: 辛勤忙碌 热爱劳动 童孙: 结构梳理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昼耘田 夜绩麻 傍桑阴 学种瓜 热爱劳动天真可爱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描写的是( )季的( )生活。其中“( ),( )”两句体现了农村男耕女织的忙碌生活;“( ),( ) ”两句写出了儿童爱劳动的情景。 课堂练习 填空。 夏 儿童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 )/耘田/夜绩麻, 村庄/( )/( )。 童孙/( )/供( ), 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