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91017

21.《三黑和土地》教案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420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三黑和土地,教案
  • cover
《三黑和土地》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2.能说出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新感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教学难点】 能说出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新感受。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1.土地,是生活的根本;土地,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土地,保证了人们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诗歌《三黑和土地》,看看土地改革运动后,做了土地主人的农民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板书:三黑和土地) 2.教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介绍作者: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现代著名乡土诗人,因其浓郁的乡土诗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主要著作有诗集《地层下》《窗外》《入伍》等。 写作背景: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处处皆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革命让劳动人民获得了宝贵的土地。本诗就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设计意图:这首诗的创作年代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教学中适当提供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巩固容易读错的字音。(随文识字) xián pá tāng guī 咸 耙 蹚 闺女 2.圈画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图片等理解。 批注: 土疙瘩:指土块。 耙: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散开柴草、谷物等。 顺溜:方向一致,有次序。 地主:旧时农村中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以出租土地剥削农民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 蹚坏:踩坏,踏坏。 打完场:指从庄稼收割之后再到脱壳的整个过程。 公粮:农业生产者或农业生产单位每年缴纳给国家的作为农业税的粮食。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取消农业税,不再缴纳公粮。 3.整体感知,梳理内容。 (1)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诗歌可以分为几部分?请给每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预设: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待丰收。 第一部分:(1-3)农民有了土地很高兴。 第二部分:(4-15)三黑有了土地后所做的事情。 (板书:(1-3)农民有了土地很高兴 (4-15)三黑有了土地后所做的事情) (2)默读第4-15小节,思考:三黑都做了什么? 预设:翻地耙土 想象麦苗儿长高 回忆捉蝈蝈 对未来的期待(板书:翻地耙土 想象麦苗儿长高 回忆捉蝈蝈 对未来的期待) 设计意图:对课文的梳理是对全文内容的把握,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三、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朗读诗歌,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 2.探究方法 (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描写三黑看待土地的句子,批注感受。 (2)小组讨论:针对诗歌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内容安排,为什么写农民的内容这么少? (3)选派代表,展示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聚焦三黑如何看待土地: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预设:三黑耙地时,多么专注、多么细致,可见三黑对土地的珍惜和热爱。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预设: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耙得又平又顺溜”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一方面形象地表现出三黑把地耙得又光又顺,表明他的劳作很认真;另一方面也表明三黑在欣赏自己的劳作,他此刻心里是得意的。 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预设: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松散的地”比作“一张软床”,一方面形象写出地的松软;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三黑对土地的热爱。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