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能源安全》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 具体内容 知识技能目标 1.说明中国能源供需四大特点及成因; 2.分析石油、煤炭开发利用与能源安全的关系; 3.归纳未来能源安全对策。 思想方法目标 1.运用系统思维分析能源生产-消费-环境连锁效应; 2.辩证看待“技术革新”与“生态约束”的矛盾。 素养成长目标 1.区域认知:识别能源空间错位格局; 2.综合思维:关联能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3.地理实践力:设计校园能源审计方案。 二、课标教材分析 1.课标依据: “以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地理课程标准》2.3)。 2.教材处理: 重点:能源供需特点(教材P30-31图表分析); 难点:煤炭开发利用的双重性(环境成本VS能源保障)。 3.增补案例: 2024年甘肃高考题(特高压输电工程)替代教材“大气包”案例; 大庆油田风能转型案例。 三、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 学习障碍 突破策略 高一学过“资源跨区域调配” 混淆“能源结构”与“能源总量”概念 对比中美能源结构扇形图 知晓“西气东输”工程 难理解油气对外依存度风险 模拟石油进口路线安全推演 关注“碳中和”话题 忽视技术创新的局限性 安吉竹产业技术治污案例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情景引入———从“大气包”到新能源(3分钟) 教师活动: 展示1959年北京公交车顶“煤气大气包”照片与2025年安徽抽水蓄能电站图片,提问: “从‘背着煤气包’到‘绿电输送’,中国能源安全困境如何破局?” 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差异,结合生活经验列举能源使用变化(如电动车普及)。 设计意图: 以历史-现实对比触发认知冲突,渗透人地协调观,引出能源安全主题。 2.新知探究1———能源供需的“多与少”(10分钟) 教师活动: 【数据可视化】动态呈现“中国能源生产/消费量变化(2000-2024)”“能源消费结构中外对比”图表。 → 设问:“我国能源自给率如何?为何消费增速高于生产?”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填写特征表: 特征维度 具体表现 成因简析 总量趋势 生产与消费双增长,消费>生产 工业化加速/生活需求升级 结构特征 煤炭主导(56.8%),油气短缺 “富煤少油缺气”资源禀赋 空间配置 北煤南运、西电东送 产区西北VS消费区东南 设计意图: 通过数据解构核心知识,培养图表分析能力和区域认。 3.深度学习———石油安全的“危与机”(12分钟) 突破难点:对外依存度70%如何破局? 教师活动: 【案例对比】 正面案例:中俄原油管道十年稳定供油; 反面案例:2023年红海危机致油轮绕道成本激增。 → 问题链: 为何1993年是能源安全转折点?(净出口→净进口) 马六甲海峡运输风险如何化解?(中缅管道替代方案) 学生活动: 角色扮演:“能源部长紧急会议———红海危机应对预案”(分组提出运输多元化对策)。 设计意图: 理解地缘政治对能源安全的影响,强化综合思维和风险决策力。 4.新知探究2———煤炭的“功与过”(8分钟) 教师活动: 【成本核算模型】展示“煤炭全周期成本图”: 开采成本(200元/吨)+ 环境成本(120元/吨) > 市场售价(300元/吨)。 学生活动: 计算山西产煤环境代价: 年产煤10亿吨 × 120元 = 1200亿元生态损失。 设计意图: 量化隐性环境成本,渗透可持续发展观26。 5.当堂应用———高考真题解析(7分钟) 教师活动: 呈现 2024年甘肃高考地理真题(陕电入皖工程与抽水蓄能电站): 陕电入皖工程和岳西抽水蓄能电站可( ) A.减少陕北温室气体排放 B.助力陕北经济社会发展 C.降低安徽能源消耗总量 D.提高安徽电力保障能力 解析: 陕北电力输出增加本地化石能源消耗(A错); 电力外销带动能源产业(B对); 安徽能源输入增加总消耗量(C错); 跨区输电+储能调节保障用电安全(D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