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95171

演奏 双响筒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0-2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293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演奏,双响,教案,格式
  • cover
《双响筒》教案 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双响筒》是位于人音版一年级上册打击乐器学习单元的重要内容。教材编排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为学生搭建起系统的学习框架。双响筒作为基础打击乐器,音色清脆悦耳,演奏方法相对简单,是低年级学生接触打击乐器的理想入门选择。通过学习双响筒,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提升音乐审美水平。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旺盛、模仿能力强,活泼好动且对音乐学习充满热情,尤其对新奇乐器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接触过简单打击乐器,有一定节奏感和音乐表现欲望。但学生个体差异明显,部分孩子节奏感和动作协调性好,部分孩子则需更多练习和指导。同时,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所以教学中要融入丰富游戏和互动环节,以保持其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学生能够通过聆听和体验,精准感受双响筒独特的音色魅力,辨别其不同筒子发出声音的细微差别。 2. 培养学生对打击乐器声音的敏锐审美能力,提升对音乐音色的感知和鉴赏水平。 艺术表现 1. 学生熟练掌握双响筒正确的演奏姿势和基本节奏型,能够准确、流畅地表现简单的节奏组合。 2. 在演奏过程中,能够根据音乐情感和节奏变化,灵活调整演奏力度和速度,增强音乐表现力。 创意实践 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节奏型,大胆进行创造性表现,即兴创编出富有个性的简单节奏模式。 2. 在小组合作中,与同学共同探讨和完善节奏创编方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文化理解 1. 深入了解打击乐器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广泛应用,知晓其在不同音乐场景中的独特作用。 2. 感受打击乐器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学生全面掌握双响筒的正确握法,包括右手握木筒、左手握竹筒的具体姿势,以及大拇指和其他手指形成圆圈的标准动作。 2. 准确把握双响筒基本节奏型的演奏方法,如常见的“ | ”“ | ”等节奏型的击打技巧。 3. 能够熟练运用双响筒演奏简单的节奏组合,在演奏过程中保持节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难点 1. 学生在演奏过程中保持节奏的高度稳定性,克服因紧张或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节奏混乱问题。 2. 实现双手在演奏双响筒时的协调配合,避免出现双手动作不一致或节奏脱节的情况。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使学生能够敏锐地感知音乐节奏的变化,并准确地用双响筒表现出来。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示范法、模仿法、游戏法、分组练习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具准备 教师示范用双响筒1副、学生练习用双响筒(每人1副)、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配乐音频、节奏卡片、计时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引导聆听 (1) 教师微笑着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开启一段超级有趣的音乐之旅,在这个旅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位神秘的音乐朋友,它的声音可特别啦,让我们先来听一听。”然后教师打开多媒体设备,播放《小红花》儿歌,同时提醒学生仔细聆听背景音乐中独特的声音。 (2) 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反应,适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中的各种声音元素。 (3) 音乐播放结束后,教师亲切地问道:“小朋友们,刚才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有趣的声音呀?它是什么样的声音呢?大家可以大胆地用自己喜欢的拟声词来描述一下。”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4)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认真倾听,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描述准确、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如“你听得真仔细,描述得太生动啦!” (5)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双响筒声音的特点,如“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