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96823

浙美版(2024)一年级下册2.3《叶子的纹理》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9-20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230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美版,2024,一年级,下册,叶子的纹理,教案
  • cover
《叶子的纹理》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2课时 教材 浙美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对应《课标》第一学段“用拓印、压印等方法制作版画”要求,引导学生以叶子为媒介,用压印表现自然美。本单元四课都用“印”法,本课是“印”的初体验,为后三课复杂技法铺垫,助学生建立自信,加深对“印”艺术的理解。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生活观察经验,但对叶子纹理的观察和理解较浅。身心发展上,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学习困难在于准确观察纹理和掌握压印技法。通过直观展示、实践操作和教师指导可突破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够敏锐观察叶子的纹理,感受其独特的美。 2. 体会大自然中叶子形态和纹理的多样性。 艺术表现 1. 掌握用压印方法表现叶子纹理的技能。 2. 能用线条描绘叶子的外形和纹理。 创意实践 1. 发挥想象,对叶子的纹理和造型进行创意表现。 2. 尝试用不同叶子组合创作有趣的画面。 文化理解 1. 了解叶子在自然生态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感受自然与艺术的联系,增强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观察叶子的纹理和结构,了解不同脉序特点。 2. 掌握压印的方法和步骤。 3. 用美术语言评价叶子相关的作品。 难点 1. 准确描绘叶子的纹理,表现其细节。 2. 印制出清晰且富有创意的叶子组合作品。 3. 运用美术语言准确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课件、纸盒、一盆植物、若干叶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玩五感知叶游戏 引入神秘盒子 (1) 教师提前准备一个封闭的盒子,将一盆气味明显的植物(如薄荷、一抹香、迷迭香等)放入其中。在课堂上,教师端着盒子走进教室,神秘兮兮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藏着一种特别的植物,大家猜猜看是什么?”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猜测欲望。 (2) 邀请一位学生上台,让其将鼻子凑近盒子的小孔,闻一闻里面植物散发的气味。然后引导该学生描述闻到的气味,如“香香的”“清凉的”等,并根据气味猜测盒子里的植物。 (3) 再邀请另一位学生上台,让其把手伸进盒子,触摸植物的叶子和茎干。提醒学生感受植物的触感,如“毛茸茸的”“光滑的”等,并根据触感和摸到的形状猜测植物。 (4) 当学生猜测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无论猜测是否正确,都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表示赞赏。 (5) 打开盒子,展示里面的植物,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名称和特点。可以简单讲解该植物的用途和生长环境,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6) 拿出一些有特色的叶子(如毛茸茸的虎耳草叶、大大的芭蕉叶等),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近距离观察。提醒学生观察叶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7) 引导学生用手指轻轻触摸叶子的表面,感受其纹理的不同,如粗糙、光滑等。并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8)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叶子的特点,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汇报。 1. 积极参与猜测,描述闻到的气味和摸到的触感。 2. 认真观察教师分发的叶子,说出其外形和纹路特点。 3.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 4. 推选代表进行全班汇报。 评价任务 参与积极性: 观察准确性: 表达清晰性: 设计意图 通过神秘盒子和多种感官体验,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好奇心。让学生全面认识植物,增加课堂趣味性,为后续观察叶子纹理做铺垫。 观察、收集叶子 出行前指导 (1)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等会要去校园里收集叶子,出行前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言。 (2) 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从出行安全、爱护植物、工具材料准备等角度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遵守校园规则,不在禁入区域活动;始终以小组为单位行动,组长负责监督成员;爱护植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