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7.2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法治助力乡村振兴 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1.了解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2.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具体要求 3.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政治认同:深刻领会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增强对依法治国的认同。 科学精神:知道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能够结合实际阐述全面依法治国五个原则。 法治意识:涵养法治意识,提高法治意识,自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以宪法和法律作为根本活动准则,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护法。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01 法治体系完善: 立法保障乡村振兴 02 权益保障强化: 法治守护农民主体地位 目 录 CONTANTS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法治体系完善: 立法保障乡村振兴 01 议学情境一 2024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以法律形式确立和巩固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地位,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设立、运行、管理等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利于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水平。清晰界定了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为成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促进农村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提供有力支持。 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设立、运行和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这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一方面作用?为什么需要通过法律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b.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 c.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a.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1)重要性: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 (2)必要性: 知识拓展 法制 法治 区 别 内涵不同 法律制度的简称,属 于制度的范畴,是静态的。 指运用法律制度进行治理,是与“人治”相对应的一种治国原 则和方法,是动态的。 从实践上 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 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法制”和“法治”的区别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是什么: (2)具体内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本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制度保障),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形成: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知识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完备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党内法规体系 有法可依,立法工作:及时、系统、针对、有效科学、民主、依法立法 有法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