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皮影》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六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美版(北京)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聚焦于皮影艺术,它是民间艺术与戏曲结合的独特门类,2011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材介绍了皮影的影戏溯源、人物造型、制作工艺等内容,还展示了多幅皮影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与创作。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新鲜艺术形式充满好奇,但对皮影艺术了解可能有限。在学习中,学生可能对皮影复杂的制作工艺和独特造型特点理解有困难。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学生能够感受皮影艺术独特的造型美和色彩美,提高对民间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2. 体会皮影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增强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艺术表现 1. 学习皮影人物的造型手法,掌握运用剪影与线创作皮影人物的技巧。 2. 能够运用合适的色彩和图案,生动地表现出皮影人物的特点。 创意实践 1. 发挥创意,设计并创作具有个性的皮影人物作品。 2. 尝试将皮影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拓展创作思路。 文化理解 1. 了解皮影艺术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认识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皮影人物的造型特点,如平面造型、五分侧脸、额鼻一线、眉眼相连等。 2. 学会运用剪影与线的表现方法创作皮影人物。 3. 了解皮影艺术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难点 1. 准确把握皮影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造型和色彩表现出来。 2. 运用合适的图案和色彩,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 3. 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创意,使作品具有个性。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废旧塑料包装盒、废旧纸箱板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影戏溯源引入 (1) 教师播放一段精彩的皮影戏视频,视频中展示了热闹的皮影戏表演场景,色彩鲜艳的皮影人物在幕布后舞动,伴随着激昂的戏曲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种表演形式是什么呀?”引导学生说出皮影戏。 (3) 教师接着介绍:“皮影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民间艺术,在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皮影的知识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展示一些不同风格的皮影作品图片,如河北皮影、陕西皮影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皮影艺术的多样性。 (5) 提问学生:“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能看出皮影有什么特点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初步观察和感受。 (6)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皮影是民间艺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门类。 (7) 讲述一些关于皮影戏的有趣小故事,如皮影戏在古代是如何受到人们喜爱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8) 引导学生思考:“皮影戏为什么能流传这么久,它的魅力在哪里呢?”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1. 观看皮影戏视频,被精彩的表演吸引。 2. 回答教师的问题,说出皮影戏。 3. 观察皮影作品图片,思考并回答皮影的特点。 4. 倾听教师讲述的小故事,积极思考皮影戏的魅力。 评价任务 参与度: 观察力: 表达力: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和讲述故事等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皮影艺术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讲解 皮影人物造型特点讲解 (1) 展示生、旦、净、丑皮影头茬图片,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分辨出哪一个是文臣,哪一个是武将吗?”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造型和服饰特点。 (2)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指出文臣造型通常比较稳重,武将则更显忠勇,有的武将造型还带有暴躁的感觉。 (3) 详细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