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利用公式计算的基本方法,掌握利用函数计算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求运用数据处理工具的数值计算功能来分析数据。 2.过程与方法:在小组合作、任务驱动、自主探究与教师点拨中掌握使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运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已具备相应的自学能力,能自主完成较高要求的学习任务。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和之前章节的学习,学生对数据处理工具的功能和特点有所了解,掌握了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方法。但多数对数值计算的功能和公式、函数的使用没有系统的认识。另外,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学校,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特别要注意个体差异,形成小组互助。 3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使用公式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 2.掌握使用SUM、MAX、MIN、等几个常用函数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 难点:1.理解公式在复制过程中的变化原理。 2.合理运用单元格地址的引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2分钟) 1.通过自我介绍,导入“学期消费调查”问题,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复习回顾EXCEL知识。 2.下发《调查表》,调整学生座位,形成小组格局。 3.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学期消费调查表”并计算相关问题。(回顾知识,进行手工计算还是更简单、更方便、更实用的工具选择)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利用EXCEL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活动2【活动】小组探究活动:学期消费调查(15+8分钟) 1.展示、介绍和下发探究活动文件“小组探究活动:学期消费调查”,下发相应的文档学习资源和视频学习资源。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活动并上机操作。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会汇报完成情况。 4.组织组间评价与讨论。 5.适时点拨与评价。 【小组探究核心内容】 ①利用公式法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②利用函数法求和、求平均值、求最大值、求最小值。 ③学会单元格的引用 ④公式的复制———填充句柄的使用 1.展开组内讨论,并完成探究任务,必要时学习相应学习资源。 2.展示汇报完成情况与方法。 3.听其他小组的汇报,并做相应评价。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意在激发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正确评价他人的能力。] 活动3【活动】技能总结与展示(2+4分钟) 1.展示小组探讨方向和学生展示内容。 2.组织学生探讨、总结并展示。 3.组织组间评价与讨论。 4.适时点拨与评价。 (1.以小组为单位总结通过小组探究活动所学会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操作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2.反思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疑惑与存在的问题。) 【设计意图:转化学生角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巩固知识与技能。】 活动4【活动】课堂训练:成绩分析(8+5分钟) 1.展示和下发课堂训练文件“课堂训练:成绩分析”。 2.组织学生独立操作与测试。 3.组织学生独立展示会汇报完成情况。 4.组织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并讨论总结。 5.适时点拨与评价。 训练测试核心内容: ①利用公式法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②利用函数法求和、求平均值、求最大值、求最小值。 ③学会单元格的引用 ④公式的复制———填充句柄的使用 1.独立完成测试任务,必要时学习相应学习资源或者请教同学。 2.展示汇报完成情况与方法。 3.听取他人的汇报,并做好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检测学生能否灵活运用函数或公式来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数据。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正确评价他人的能力。进一步巩固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活动5【讲授】本课小结(1分钟) 1.知识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