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几个常用函数和单元格地址引用的含义,能根据需求运用excel表格处理工具的数值计算功能来分析数据。 过程与方法: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与教师点拨中掌握使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运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增强善于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自主完成较高要求的学习任务。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和之前章节的学习,学生对Excel表格处理工具的功能和特点有所了解,掌握了建立表格和简单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但多数对公式的使用没有系统的认识。 3重点难点 1、使用SUM、MAX、MIN、RANK等几个常用函数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 2、单元格地址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的含义及特点,理解公式表达式在复制过程中的变化原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前回顾,新知导入 问题:1.EXCEL的存储格式? 2.修改二班卫生的成绩该选中哪个单元格? 为促进各班形成你追我赶、争创文明班集体的良好风气,我们每周评比一次,主要以各班总成绩来体现,所以增加“总分”项目 为了了解各个项目年级的总体情况,表格中增加“平均分”项目。 想一想:如何计算总分和平均分?(学生自主回答,教师总结导入新知) 活动2【讲授】新知探索 任务1 统计“评优活动”各班各周得分和各个项目年级平均分。 方法1:公式法 求总分,选中结果存放的单元格E1,在编辑栏中输入:=B3+C3+D3,Enter。 求平均分,选中结果存放的单元格B6,在编辑栏中输入:=(B3+B4+B5)/3,enter。 注意: 公式的形式: 公式一定要以“=”开头, 主要由常量、单元格地址、函数和运算符组成。 如“=B3+C3+D3”中B3、C3、D3为单元格地址,“+”为运算符。 《填充柄作用》拖动填充柄可以复制公式或函数,这样可避免大量重复输入公式的工作。 《填充柄操作》选中已运算的单元格,把鼠标移至单元格的右下角,当鼠标由空心变成实心黑色十字形时,拉动鼠标。 思考: 假如修改二班卫生成绩C4的值,其对应的总分E4和平均分C6的值会不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方法2:函数法(微课演示,然后总结知识点) 1、播放微课 2、重要知识讲解 一、了解函数 函数:Excel预定义的内置公式,使用函数可以减少工作量。 函数的格式: 函数名(参数1,参数2,…参数n) 注意是英文逗号 二、Excel常用函数 1、SUM函数 主要功能:计算所有参数数值的和。 使用格式:SUM(Number1,Number2……) 参数说明:Number1、Number2……代表需要计算的值,可以是具体的数值、引用的单元格(区域)、逻辑值等。 2、AVERAGE函数 主要功能:求出所有参数的平均值。 使用格式:AVERAGE(number1,number2,……) 参数说明:number1,number2,……:需要求平均值的数值或引用单元格(区域),参数不超过30个。 3、RANK函数 RANK()是计算排名的函数,函数结构为rank(number,ref,[order]) Number 为需要找到排位的数字,Ref 为数字列表数组或对数字列表的引用,Ref 中的非数值型参数将被忽略,Order 为一数字,指明排位的方式,如果order为0或省略,Excel 对数字的排名是基于ref降序排列而来。 如果order为非零,Excel 对数字的排位是基于ref 升序排列而来。 三、函数的使用方法 方法一: 手工直接输入,先输入“=”,再输入函数名和参数,然后回车 例如:=SUM(A1:E1) 方法二:通过“函数参数”对话框插入函数: 1、 通过“插入函数”按钮 2、 通过常用工具栏的“求和”按钮 打开对话框 3、通过“插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