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07780

第9课 匆匆 同步练习A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144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24-2025,六年级,语文,学制,五四,统编
  • cover
第9课 匆匆 同步练习A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 下列对《匆匆》主题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描绘自然景物的变迁 B. 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珍惜 C. 歌颂生命的美好 D. 抒发对童年的怀念 2. 诗中“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拟人 B. 排比、夸张 C. 拟人、象征 D. 对比、双关 3.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中“大海”象征( ) A. 时间的浩瀚 B. 生命的短暂 C. 作者的迷茫 D. 自然的伟大 4. 下列对诗歌写作手法分析错误的是( ) A. 托物言志,借时间喻人生 B. 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C. 大量使用问句,引发思考 D. 语言华丽,辞藻堆砌 5. 诗中“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表达了作者( ) A. 对生命价值的反思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过去的悔恨 D. 对自然的赞美 6. 朱自清的《匆匆》与鲁迅的《朝花夕拾》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A. 前者侧重抒情,后者侧重叙事 B. 前者语言简练,后者语言华丽 C. 前者表达思乡,后者表达爱国 D. 前者使用比喻,后者使用拟人 二、基础知识 填空题———文学常识 1. 《匆匆》的作者是_____(朝代)作家_____,原名_____,代表作有散文集《_____》。 2. 这篇散文通过_____、_____、_____等生活场景,细腻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_____的情感。 3. 文中“_____,_____”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三、课内阅读 阅读《匆匆》选段,回答问题: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2. 分析“燕子”“杨柳”“桃花”在文中的作用。 3. 结合上下文,谈谈“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 这段文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四、课外阅读 阅读《时间的脚印》(节选),回答问题: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 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每1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1. 选段中“时间的脚印”指的是什么? 2. 比较《匆匆》与《时间的脚印》在表现时间流逝手法上的异同。 3. 结合两篇作品,分析“时间”这一意象在不同文体中的表现方式。 五、写作 以“时间的痕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例,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悟。 参考答案 A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C 3. A 4. D 5. A 6. A 二、基础知识 填空题 1. 现代,朱自清,自华,《背影》 2. 洗手、吃饭、默默,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珍惜 3.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三、课内阅读 1. 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循环往复,对比时间的一去不返,引发对时光流逝的追问。 2. 以燕子、杨柳、桃花的荣枯,反衬时间的不可逆,为下文抒情铺垫。 3.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困惑、无奈与深深的惋惜。 4. 以排比句开篇,引发读者思考;结尾连续设问,强化情感。 四、课外阅读 1. 指岩石的岩层厚度,代表时间的流逝。 2. 相同点:都用具体事物表现时间;不同点:《匆匆》侧重抒情,《时间的脚印》侧重科学说明。 3. 散文中时间是情感载体,说明文是客观记录,二者都体现时间的不可逆。 五、写作(略) 评分标准: 结合课文内容,事例具体,情感真挚,结构清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